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综合消息>

成龙捐赠古建筑从责任说起

阅读: 发布日期:2013-05-12 17:43 | 来源:未知 | 作者:admin
 在今年4月,成龙在微博宣布将自己收藏的四栋安徽古建捐给新加坡某大学引起舆论关注。在质疑声中,成龙5月10日晚在《新闻1+1》中对话白岩松,讲述了捐赠古建的来龙去脉。对于国内人认为他把中国文物捐赠了出去的质疑,成龙回应说,他认为他捐赠的不算是文物,只是一些老民居,可以说是很有中国文化的建筑物。(5月11日新华网)

  成龙在宣布将收藏的四栋安徽古建筑捐给新加坡后,引发诸多质疑之声,其中有网民指责成龙的捐献行为造成了中国古建筑的外流。在《新闻1+1》节目中,成龙对白岩松说,“我觉得我已经尽到我某些责任” ,其中的“责任”二字让笔者心生感动。

  四栋古建筑外流新加坡已成定局,如何被成龙说成“尽到了责任”,岂不是坐实了网友斥责的“不爱国之说”?且让笔者慢慢道来。

  安徽省的徽派古建筑众多,仅黄山市列为文物的皖南古民居就有6264幢,但保护状况令人堪忧。许多未被列为文物的古建筑年久失修残破不堪,损毁、买卖和外流的情况一直存在。《安徽日报》曾报道,“早年间徽州古建筑每年流失的数量不下100幢”。与其烂掉、毁掉、流失掉,成龙收藏十栋安徽古建筑可以说是尽到了保存之责。

  十栋古建筑买来时破损严重,成龙为此耗费巨资修复,据媒体报道,建筑构件在苏州请工匠历时七年修补、清洗,花费数千万港币终于焕然一新。在运到寸土寸金的香港后,成龙精心照顾以免虫蛀。可以说,成龙对收藏的古建筑尽到了维护之责。

  痛惜于十多年里“这十栋徽派木建筑躺在仓库里成为白蚁的食粮”,在经历损献国内落实无果后,成龙找到了把古建筑“当宝”的新家坡。新加坡制定的近乎完美的方案规划,让成龙相信“四栋房子在新加坡会保存到永远”。可以说成龙对收藏的古建筑尽到了妥善安置之责。

  有感于“陕西法门寺每一个功德箱都有创收指标”,有感于前几天“郑州清代古宅遭强拆,看房人被蒙头捆绑”等事件,笔者感叹国内有些地方的文物保护你跟他讲保护,他跟你讲经济效益;你跟他讲责任,他直接把你蒙起头来强拆。面对成龙的捐献意愿,国内有些地方竟用“勾”的方式,意图把古建筑当成增值地产项目的附属品,实在令人不耻。

  成龙的捐献行为,确实是造成了古建筑的流失,这是我们、包括成龙都不愿看到的,但留在新加坡或许是四栋古建筑更好的归宿。成龙已经尽到了本不必承担的古建筑保存、维护和安置的责任,我们不必用“不爱国”来过度苛责成龙,也不必过于纠结古建筑是留在国内还是新加坡,只要能妥善的保存下来这才是首要的。

  成龙捐古建筑不图名不求利,虽然被网友骂,但他想到是责任,深感“没有对不起国家,没有对不起民族,没有违背自己的良心”。我们的各级地方政府和文物保护部门也可以扪心自问一下:在严峻的文物保护形势下,有没有尽到责任,有没有对得起国家,对得起民族和自己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