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缓拆令”难偿“历史欠债”(同期:整个国家也好还是广州这个城市也好,在历史保护方面其实是有很多“历史的欠债”的);
大拆大建中历史建筑将如何保护(同期:在处理这些历史遗留问题的时候确实也更复杂、更考验政府的应对的智慧)。
敬请收看本期节目——《广州民国建筑被拆除背后》。
【主持人】近日,有关广州民国时期建筑金陵台和妙高台被开发商强拆的消息引发多方探讨。记者调查中发现,尽管这两幢建筑拥有政府的一纸“缓拆令”,但由于在法律上存在保护“死角”,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的“迟作为”,两幢建筑最终还是难逃被拆除的厄运。详细情况一起来看记者的调查。
【解说】近日,记者来到越秀区诗书路与观绿路交界处,看到金陵台和妙高台被工地围墙围起,大门紧锁,从墙外仅能看见原建筑沿街立面残留的两扇窗户。走进铁门,记者看到上千平米的双层建筑被拆成一片废墟,梁柱、砖墙、楼梯、窗户堆放在一起,难以分辨,大量的砖块和钢筋散落在地。空地中3棵5米高的大树也被推倒。
【同期】工地值班人员 李师傅
凌晨四五点钟,5个(人),大概是5个,具体不清楚,外头也有人,具体不清楚反正。外头也有人,都是坐着车子来,他反正是喊着“让路”。
(拆了多久当时?)一个多两个小时吧。
【解说】当时在这个地块值班室值班的李师傅告诉记者,6月11日凌晨,轰鸣的机器声把他从睡梦中吵醒,发现两辆勾机开进工地并开始拆金陵台和妙高台,他上前询问却无人理会,拆完之后那些人就扬长而去。而临近事发现场的越秀区光塔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也是事后才知道了建筑被拆毁的消息。
【同期】广州市越秀区光塔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 黄女士
就是他们拆除的第二天的早上,早上(我们)才知道有这回事,如果是我自己,就是有一个居民,或者是有一些传媒就跟我说那里拆东西,我说,啊?怎么拆了这个东西,就是很难想象这样子。
【解说】据越秀区光塔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介绍,在这次彻底被清拆之前,金陵台和妙高台已经经历过一次劫难。2012年5月,开发商已将妙高台拆除了一半,后经市民呼吁,清拆工作被广州市越秀区文广新局制止,同时,专家组应邀对“两台”的价值进行了评估。
【同期】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副主任 冯江
因为当时已经有一栋建筑已经被拆除了一半,它的整体性其实已经被破坏了,所以它很难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
【解说】冯江,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副主任,当时的评估专家组成员。他告诉记者,虽然当时他们认为这两栋建筑难以列入文物保护单位,但这两幢建筑都建于1946年,金陵台为船形建筑,窗户模仿救生圈的外形设计成圆形;妙高台拥有一排巨型的三层楼石柱,构成整个建筑的标志。而当前我国建筑史对上世纪四十年代的研究非常有限,因此,与其他老建筑相比,这两栋建筑具有更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同期】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副主任 冯江
但是刚好1940年代是一个很特别的时期,因为我们知道它的前半段是抗日战争,然后很快后面又开始有解放战争,所以留给可建造的间歇期就非常短。
【解说】因此,专家组建议将金陵台、妙高台作为历史建筑予以保留,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保护。而这个“必要措施”后来落实为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发给开发商的“缓拆令”。
这份2012年5月25日发出的通知中写到,开发商应“暂缓”对两栋房屋的拆除,但没有明确缓拆的期限,也没有明确缓拆之后的跟进措施。不过,有专家称,缓拆之后政府也曾与开发商就两栋建筑的出路进行商讨。
【同期】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 汤国华
一个方案就是要开发商为了保护这个建筑稍微改变一下设计,把它融入你的设计里面来;第二个如果你不同意就把它收回来,政府赔偿给你。
【解说】最终双方的商讨没有结果。终于在“暂缓”一年多之后,两栋“历史建筑”灰飞烟灭真正成了历史。18日,强拆“两台”的香港丽丰控股有限公司打破沉默,在香港《明报》上发表声明,否认了“强拆”定性。并指出,根据目前广州的法规,金陵台及妙高台没有被定为受保护的历史建筑。开发商的这一说法记者也从相关专家那里得到了证实。
【同期】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 汤国华
其实我现在来回想就是我们文物普查的时候没有把它列入登记保护。估计当时也考虑这问题,就是为什么不列入登记保护呢,就是说它这个地已经卖给开发商,所以可能登记的人没有把它列入。
【解说】汤国华告诉记者,诗书路金陵台地块位于广州老城区的中心位置,可谓寸土寸金,早在1994年就由政府出让给开发商,后因工程烂尾,又在2007年被香港丽丰公司旗下的翠桦公司通过公开竞投的方式获得,随后取得了拆迁许可证。据公开媒体报道显示,翠桦公司竞投这一地块的楼面价已超过每平米9千元,当时被称为“单价地王”。现在,这个地段一手房价已高达每平米3万元,政府一个简单的“缓拆令”打乱了开发商的盈利计划,显然让开发商很不满意。
【同期】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 汤国华
你一直拖,肯定会开发商就等不及,它又要开发。所以,我所知道现在其实不但是这个案,还有其他案都有。
【同期】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副主任 冯江
因为坦率地说,我们觉得整个国家也好还是广州这个城市也好,在历史保护这一方面其实是有很多“历史的欠债”的,产生了大量的历史遗留问题。
【解说】就这样,在政府和开发商的角力过程中,由于缺少一个合法的受保护的“身份”,两幢极具研究价值的民国建筑终遭被强拆的厄运。对此,广州市规划局和国土房管局拒绝接受采访,只是做了简单的书面回应,规划局表示“强烈的谴责”和“感到痛心”,国土房管局表示正在展开调查取证工作,将针对开发商在拆迁许可过期的情况下拆除“两台”的行为,“依法依规从速处理”。
【同期】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副主任 冯江
所以在处理这种历史遗留问题的时候,它确实要更复杂,也更考验政府的应对的智慧,以及我们在从制度到执行各方面的能力。
【解说】类似现象并非个案。2012年1月,北京文物局表态将严格保护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在开发商“维修性拆除”的名义下被拆除;同年2月,蒋介石的重庆行营在“保护性拆除”的借口下被拆除……在近年一轮又一轮的开发热潮中,一些凝聚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建筑,或被无情损毁,或被“保护”得面目全非。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显示,约4.4万处不可移动文物已消失。
而这种情况远没有结束。据有关人士透露,广州市在去年制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时,规划里涉及已批未建的项目有千余宗,可能涉及历史建筑的有200多宗。因此,有关专家建议,政府相关的保护措施应尽快出台,以避免其它历史建筑遭遇类似“两台”的命运。
【同期】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副主任 冯江
我们政府现在大量地在编制各种各样的历史文化保护规划,但是相应的审批的流程非常地漫长,或者说有时候甚至审批的意愿并不是那么的强。
【同期】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 汤国华
这个(保护政策)我看政府要加快进度了,你越拖、矛盾越多。
【主持人】在“两台”被拆除后不久,广州另外一处的考古发掘现场也被破坏,五座商周时期的古墓被毁。这些本可避免的悲剧是否会引起有关部门的反思和警醒呢。对有保护价值的文物建筑、古迹尽力做好在规划、立法、行政协调等方面的工作,别一次次在“后知后觉”中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好,感谢收看今天的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