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由中国科协、黑龙江省政府和俄罗斯科工联等单位共同主办的2014中俄工程技术论坛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开幕。本次论坛是在哈尔滨市举行的第一届“中国-俄罗斯博览会”的重要活动之一。
中国科协副主席冯长根、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孙永波、俄罗斯代表团团长亚历山德罗夫·弗拉基米尔·列昂尼德维奇等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原党组书记、总经理朱育理,俄罗斯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原副主席刘恕,中国驻俄使馆前科技参赞、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协会原副会长孙万湖, 国际科学与工程协会联合会学术秘书科坚科夫•亚历山大•米哈伊尔洛维奇,中国科协国际联络部副部长陈剑等出席会议。黑龙江省科协主席马淑洁主持会议。来自中国、俄罗斯的1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重点围绕航空、船舶、智能装备3大领域进行交流。
中国科协副主席冯长根致辞
冯长根在致辞中表示,中俄两国科技界有着半个多世纪的交往历史。自从1990年中国科协与俄罗斯科工联签署合作协议以来,中国科协与俄罗斯科技团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今年5月,中国与俄罗斯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在能源、电力、航空、通信等领域签署了多项合作文件。在此背景下,中俄工程技术的合作必然是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办2014中俄工程技术论坛,就是希望两国工程技术界携起手来,拓展和深化合作,共同为夯实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贡献力量。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孙永波致辞
孙永波在致辞中说,黑龙江省是对俄合作的前沿省份,面临着更好的机遇,中俄大规模经济科技合作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在对俄合作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独特的地缘优势、历史人文优势和公共关系优势等。在中俄加深科技合作的大好形势下,黑龙江省也将投入更多的心力和科技资源,展现出更多的诚意,通过中俄高层工程技术合作这一广阔平台,为中俄两国的科学家们提供更多沟通交流的机会,使两国可以在未来有更大的合作发展空间。
俄罗斯代表团团长亚历山德罗夫·弗拉基米尔·列昂尼德维奇致辞
亚历山德罗夫·弗拉基米尔·列昂尼德维奇表示,中俄双方目前在多领域进行交流合作,双方的合作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希望中俄科学家注重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推动双方在航空、船舶、智能装备等领域更好的合作。他表示,到2030年,船舶制造业在全世界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中国是世界上的船舶制造大国,俄罗斯的专家在船舶结构的设计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希望在接下来的一周,俄罗斯专家与中国专家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双方已取得的科研成果,推动在船舶制造等工程领域的深入合作。
1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孙万湖作题为《中俄科技合作的现状、特点、问题及建议》的专题报告。他认为,中俄科技合作是中俄面向21世纪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和互需性。经过多年的交流与合作,目前,中俄科技合作正从传统合作方式向共同开发科研成果,实现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商业化方向发展。中俄科技合作已经深入到技术与经济的合作,技术与贸易的合作。他说,中俄科技合作也存在制度层面与市场机制尚未理顺、双方战略性大项目偏少、双方二次开发的风险意识不够、知识产权机制尚未建立等问题,成为影响双方深入合作中的因素。他建议,中俄科技合作应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双方合作项目筛选机制,加强中俄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的合作,促进中俄两国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对口合作,丰富科技合作的方式,不断提高中俄科技合作的水平。
科坚科夫•亚历山大•米哈伊尔洛维奇作题为《中俄双方科技协会的交流与合作》的报告。他表示,俄罗斯科工联与中国科协进行了多年的合作,各领域的专家、学者经常进行互访,双方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认为,中俄双方专家持续对话非常重要,尤其是青年科学家之间的交流。2014-2015年,中俄两国将举办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俄罗斯科工联和中国科协可以组织中俄两国青年开展科技交流周,促进中俄青年之间的交流。俄罗斯科工联希望在与中国科协的交流合作中,进一步聚焦中国科技前沿领域、科技密集型产业和创新集群。
论坛还设航空技术组、智能装备技术组、海洋工程装备技术组进行分组交流座谈对接。中俄专家针对具体领域的相关问题进行交流。7月4-5日,论坛在浙江省杭州市继续举行。(王以芳 吴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