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综合消息>

中国美丽建筑预选名录(第2期)

阅读: 发布日期:2014-08-06 09:52 | 来源:未知 | 作者:学会编辑

本期学术主持及文字: 姜靖波 (中国美丽建筑活动总策划人、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副主任委员、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行业协会ILIA副主席)

1推荐作品: SOHO尚都

推荐人:王志刚 (亚瑞建筑设计副院长副总建筑师)

推荐理由:SOHO尚都位于北京最集中的都市开发区域---CBD(中央商务区)内。伦敦Lab建筑工作室的设计将使SOHO-尚都成为北京的中心地带一道独特的生机勃勃的都市风景线,它包括一条包括37000平米商铺的低层商业街,两座中等高度的SOHO建筑(小型办公,居家办公)。按照的构思,商铺内部是富有动感的现代风格,5层高的商业街立面由一个个变幻的水晶折面构成。设计中还包括一座桥,连接东西商业街。商业街的内部设计将考虑到便于在此举行一系列活动,如时装表演,音乐会,而且可以根据北京多变的天气随时改变成“室外”或“室内”。大楼表面的各个玻璃侧面将雕刻许多相互交织的几何线条。当夜幕降临,灯光打在这些线条上,这些大楼将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夜景——恰似光彩照人的珠玉。

2推荐作品:绩溪博物馆

推荐人:李宁(中外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副总建筑师、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硕士)

推荐理由:演形聚气育人,绩溪博物馆位于安徽绩溪县旧城北部,基址曾为县衙,后建为县政府大院,现因古城整体纳入保护修整规划,改变原有功能,改建为博物馆。包括展示空间、4D影院、观众服务、商铺、行政管理、库藏等功能,是一座中小型地方历史文化综合博物馆。

建筑设计基于对绩溪的地形环境、名称由来的考察和对徽派建筑与聚落的调查研究。整个建筑覆盖在一个连续的屋面之下,起伏的屋面轮廓和肌理仿佛绩溪周边山形水系,是“北有乳溪,与徽溪相去一里,并流离而复合,有如绩焉”的“绩溪之形”的充分演绎和展现。待周边区域修整“改徽”完成,古城风貌得以恢复后,建筑将与整个城市形态更加自然地融为一体。

为尽可能保留用地内的现状树木(特别是用地西北部一株700年树龄的古槐),建筑的整体布局中设置了多个庭院、天井和街巷,既营造出舒适宜人的室内外空间环境,也是徽派建筑空间布局的重释。建筑群落内沿着街巷设置有东西两条水圳,汇聚于主入口大庭院内的水面。建筑南侧设内向型的前广场——“明堂”,符合徽派民居的典型布局特征,同时也符合中国传统的“聚拢风水之气”的理念;主入口正对方位设置一组被抽象化的“假山”。围绕“明堂”、大门、水面有对市民开放的、立体的“观赏流线”,将游客引至建筑东南角的“观景台”,俯瞰建筑的屋面、庭院和秀美的远山。

规律性组合布置的三角屋架单元,其坡度源自当地建筑,并适应连续起伏的屋面形态;在适当采用当地传统建筑技术的同时,以灵活的方式使用砖、瓦等当地常见的建筑材料,并尝试使之呈现出当代感。

3推荐作品:天津文化中心

推荐人:尚国平 (中外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副总经理 、清华大学建筑学学士、中装国筑建筑研究院学术成员 )

推荐理由:总体布局强调人民性、公共性,将行政中心设于一侧,把最重要的位置让出来设置文化中心,最大程度地服务公众。其中,新建大剧院作为核心建筑居于中央,与南侧新建的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北侧新建的市民广场商业体与阳光乐园,以及自然博物馆与中华剧院等现状建筑,围合中心湖、公园,共同形成功能复合、空间疏朗的“城市客厅”,人民的“城市殿堂”。

规划、建筑、环境三位一体化设计。城市设计糅合“山、水、塔”的中国园林布局,借鉴西方园林的“大轴线、林荫道”手法,形成整体协调的空间格局。通过城市设计的整体把控,以及统筹、开放工作机制的支撑,各个设计团队协同工作,努力塑造和而不同的建筑组群,营造内外交融的高品质环境空间。

http://nd.oeeee.com/cama/2012/2012_show/201210/W020121030848255008512.jpg

4推荐作品:昆明“隐舍”生态旅舍

推荐人:陈敏 ( RSD室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中装国筑建筑研究院学术成员)

推荐理由:隐舍项目位于云南昆明世博生态城,山地建筑基地覆盖着茂密树林,可以俯瞰山谷和整个城市景观,房屋在林间若隐若现。这座小型生态旅舍仅为访客提供十七间大小不一的体验式客房,依托起伏的山势并融合场地保留的树木,四座高低错落的L形建筑以村落的形式聚集,形成通过曲折步道联接并面向山谷的系列半开放庭院。配合自然的环境,旅舍的庭园覆以环保重组竹板,以表现素净、温和与单纯的地景。

每栋单元建筑一侧有大窗面向山谷和庭院,设计开敞通透并结合深远出挑的景观露台。较为私密的一侧通过木质的特征墙分隔,系列竖窗引入穿越树木的如纱一般微妙的光线。 筑表皮抽象的雪松木条板处理是与高耸的针叶林和本地桉树丛林的对话。 林间小径是本地素色的火山石板与野生植被的结合,依照山体上下蜿蜒折动。停车的区域被石笼挡土墙和透水的覆草地面所定义。原有的飘逸的竹林提供了围合酒店村落最好的屏障。新添的竹篱、落水和铜制的标识定义了入口。庭院铺素色的复合竹地板,局部较大的平台处设有无栅水池。

建筑充分利用被动式太阳能设计接受自然光线,并同时融入多项可持续元素保护自然环境,因为保育分水岭的缘故,建筑仅覆盖五分之一的场地, 从而保有了水土和植被。由于需要采用适宜的技术和保护林场,所以方案摒弃了PV阳光林场的方案,选择了太阳能热水技术。项目还采用了高保温外墙体、双层LOW-E窗、屋顶种植、环保建材、透水性地面、LED灯、新风热回收系统、高效能热泵、雨水回收与中水处理系统、绿色智能化管理以及生态多样性等措施协助拓展当地日益兴起的生态旅游的视野。

5推荐作品:大唐西市博物馆

推荐人:孟必权 (北京米特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主案设计师)

推荐理由西市博物馆是国内首座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的遗址类博物馆。它是唯一反映盛唐商业文化、丝路文化和西市历史文化的主题博物馆,也是唯一在唐代长安城西市原址上再建的、原真性保存“西市遗址”的博物馆。

在展现民族文化地域性的现代诠释方面也做了有意义的尝试。探讨了什么是民族的现代建筑,形式上没有简单的历史重复,在大片的唐风建筑群中虽个性突出却不失与环境的对话与协调,是兼顾多重历史表述与现状要求的建筑,对在中国传统语境中如何寻找当代概念是很好的探索。这个项目面对城市文脉以及地段的文脉中极为复杂的环境条件,设计是一个整体性设计而非小趣味性设计,为遗址保护建筑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