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2014年首都高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报告会由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院士代表主办单位致辞,吴良镛院士、杨乐院士、杨卫院士作宣讲报告,首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6000多名研究生新生现场聆听了报告。
韩启德主席出席报告活动并致辞
韩启德在讲话中指出,科研诚信和良好学风是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前提,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石。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对于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一流人才,营造执著攀登科学新高峰的科研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有关部门的积极推动下,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各个层面广泛开展,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创新文化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他强调要按照“全覆盖、制度化、重实效”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努力形成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科技人员自觉行动的良好局面,共同将宣讲教育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报告会上,三位德高望重的院士作了宣讲报告。
吴良镛院士作题为《志存高远 身体力行》的宣讲报告
92岁高龄的吴良镛院士作了《志存高远 身体力行》的报告,赢得了全场最热烈的掌声。吴先生结合自己在清华从教68年的亲身经历,与同学们分享了“立志、选择、坚持、榜样”的心得体会;他指出,为学的关键在身体立行,要将经典的哲理转化为行动指南、具体通则,在逐步“顿悟”中加深体会,加深信念,持续前进。吴先生是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两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人居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报告会上,他婉拒主持人和主办单位领导坐着讲的请求,坚持走上讲台,站着为同学们作完了报告。报告会前,主办单位充分考虑了吴良镛先生的身体状况,2011年和2012年,时年91岁高龄师昌旭院士和吴孟超院士也曾先后登上首都高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的讲台,受到师生的欢迎。
杨乐院士作题为《科学研究和学术道德》的宣讲报告
杨乐院士作了《科学研究和学术道德》的报告。他在报告中分析了发达国家的科技人才培养方式和我国高端人才的培养现状,结合自身对学问积累的重要性的思考,勉励在座的同学们端正科学研究思想,坚持不懈的努力追求与奋斗,以做大学问、好学问为目标,在研究基点和原始思想上创新,不断探索,扩大战果,共同为科研事业的进步,为国家科技事业的建设贡献力量。
杨卫院士作题为《为学有道 为人有德》的宣讲报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杨卫院士作了《为学有道 为人有德》的报告。他结合自己的科研管理和研究实践,通过典型案例举案说法,告诫在座研究生要谨记“四个不要”:不要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不要接受陌生人的“帮助”,不要在学术上投机取巧,不要在学术上游戏人生。勉励同学们以严谨求实的态度,用心做学问、搞科研,努力追求学术荣誉的高峰之巅。
三位科学家的报告承载了渊博的知识储备、突出的研究成果、独到的学术见解和丰富的人生阅历,语重心长,发人深省,受到了在座师生的热烈欢迎。同学们表示,在科学研究的起跑线上,在学术人格养成的起步阶段,一定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道德观,以真理为师、以道德为友,在追究卓越中正道修身,在自我完善中服务社会。
报告结束后,研究生代表在报告会上发言,就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从我做起向广大研究生发出倡议。
2014年首都高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此次报告会是继2011年10月之后,第四次在人民大会堂举办首都高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参加本次报告会的研究生来自首都高校、科研院所以及部队高校等60多家研究生培养单位,包括了理、工、农、医以及人文社会科学、艺术、体育等各学科的研究生新生。新学年,各省区市、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也将陆续在全国开展。
报告会现场
报告会现场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尚勇,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章良,中国科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张勤,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徐延豪、王春法,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吴海鹰在会前亲切会见了报告专家。报告会由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杜占元主持。来自各主办单位的负责同志,中央组织部、中宣部、科技部、卫生计生委、农业部、国资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中央党校等有关方面代表及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专家代表等参加了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