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综合消息>

科普信息化建设有力推进 科普中国扬帆起航

阅读: 发布日期:2014-11-21 19:05 | 来源:未知 | 作者:学会编辑

  11月16日,中国科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尚勇一行赴新华网调研科普信息化建设工作。新华社副社长、党组成员于绍良,新华网董事长、总裁田舒斌等出席。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尚勇(右)与新华社副社长于绍良(左)为“科普中国研发与传播基地”揭牌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徐延豪,新华网董事长、总裁田舒斌代表双方签订“科普中国研发与传播基地”共建协议。尚勇、于绍良共同为“科普中国研发与传播基地”揭牌。尚勇启动 “科普中国”栏目。以“科普中国”标识、科普中国研发与传播基地以及新华网建设的“科技趋势大师谈”栏目的开通为标志,开启了我国科普信息化建设的新航程。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徐延豪(右),新华网董事长、总裁田舒斌(左)代表双方签订共建协议

  科普信息化建设是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科普中国”是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科普中国品牌视觉形象

  “科普中国”品牌视觉形象由红、蓝色线条构成。形象上缘的S形状和整体构成的T形状,分别由科学和技术的英文第一个首字母S和T衍化而来。由线条构成电波形状,寓意运用信息化手段,传播科学。

  新华社、新华网与中国科协合作共同推动科普信息化建设,成为实施“科普中国”品牌战略合作的开先河者。田舒斌就新华网建设科普中国研发与传播基地工作做了介绍。中国科协科普部部长杨文志就中国科协积极落实中央精神,大力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基本考虑,打造科普中国品牌的设想和进展作了介绍。

  于绍良在讲话中谈到,科普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战略任务,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华社将加强与中国科协的合作,调配全社会的丰富资源,在互联网上坚持正确的科普舆论导向,引导科技工作者通过互联网发出科学的声音,搭建国际一流的科普平台,共同携手开拓科普工作的新领域、新天地。

  尚勇在讲话中指出,中央确定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是科技创新,基础是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世界范围内新的科技革命继续深化、群体突破,不断推动产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科普信息化建设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是科技创新的工程、文化传播的工程、素质提升的工程,也是普惠民生的工程。他对大力推进科普中国研发与传播基地的建设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坚持开放性和创新性;二是将网络科普大超市作为科普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拓宽建设思路,丰富表现形式;三是聚焦社会热点,加强科学解疑释惑的产品研发;四是重视产学研结合,充分发掘社会资源。他强调指出,科普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希望继续与新华社、新华网及全社会切实合作,开拓合作领域,丰富合作成果,将科普信息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徐延豪,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吴海鹰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中国科技馆馆长束为,中国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有关负责人参加了此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