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2011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柴裴义,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浙江美术馆,同济大学教学科研综合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厦
——柴裴义大师评析2011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获奖项目
作者:赵敏
在一个初冬的清晨,我们请到柴裴义大师为读者们点评2011年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国家奖(国优)的获奖作品。柴大师一直奋战在我国建筑设计一线,2004年获国家设计大师称号,2008年荣获梁思成奖。他身材魁梧,一头银色的白发,金丝边眼镜的后面总是闪烁着一双充满笑意的眼睛。他坦言,自己已经出任了七、八届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国家奖(国优)及部奖(行业优)的评委,在这两个奖项几十年的评奖历史中,不仅有传承不变的设计理念,比如“实用、经济、美观”的评价标准;更有不断开创潮流和与时俱进的设计元素,比如在设计概念中中国本土地域文化与外来西方文化的博弈,以及不断追求体现当代科学技术为建筑带来的演变,正是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这项我国最高建筑设计政府奖的独特魅力。
柴裴义大师近照(摄影:赵敏)
1.赵敏:作为一名多年参评建筑设计国优奖的评委,您认为中国建筑师在当代建筑文化创意方面有何新的尝试与追求?这种建筑文化的渗透,是不是能涉及到各种类型的当代建筑?
柴裴义: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建筑设计领域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近十年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带来了国内的建设高潮,为建筑师们提供了不少建筑创作的好机会。在不少大型建筑的设计过程里,我们引进了中外合作设计、国际竞标等工作模式,带动了国内建筑设计水平长足的进步。进入21世纪,通过国际竞标,不少世界上最好、最先进的建筑相继出现在中国;最近几年,中国本土建筑师也在很多大型的国际竞标中开始拔得头筹,例如几个“国字号”的大设计院以及华南理工大学设计院为代表的一批新生力量,用作品证明了中国建筑师的实力;更令人欣喜的是,在众多国优获奖作品中,每年都能看到一批由青年建筑师作为主创的“亮点”工程。2011年参加国优评奖的设计项目数量虽然比较多,而且没有“奥运”、“世博”等建设中心事件的策动,好作品相对略少,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了解到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的水平。
我认为,当代建筑文化在设计领域的渗透是全面的,并因此出现了很多好作品。今年,以前很少得国优奖的一些中小型建筑,比如学院建筑、博物馆建筑和纪念建筑,还有一些更小的项目——因为建筑师在文化方面的特别考量,都获得了评委们的青睐。此外,旧建筑改造同样令建筑师大有可为。这个新时期的命题不但能解决我国建筑“短命”和大拆大建的问题,而且通过建筑师的巧妙构思,照样可以达到很好的空间效果和艺术效果。例如,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系馆原是一处工业厂房,建筑师经过深思熟虑将其改造成为办公楼和教学用房,虽然仅仅花了几百万元,而且没有任何高级装修,却不失为一座建筑的精品;中国美术馆改扩建工程,建筑师选择了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原汁原味地扩建,既增加了功能又保持了建筑特有的风韵;由中元国际设计的上海“1933老场坊保护性修缮”则是另一类成功的例子,它把一座1933年建成的已废弃的宰牲场改造成了现在的创意园,虽然建筑的功能改变了,但建筑的气质没有改变,时尚和创意为老建筑的存在开辟了新方向。(图1-图5)

图1 1#楼修缮后鸟瞰

图2 内部廊桥空间

图3 多功能厅

图4 入口骑楼柱廊

图5 西立面
2.赵敏:我们注意到了近些年中国建筑师在本土文化和建筑地域特色上的不断追求和努力,您认为今年的国优获奖建筑设计作品中有没有在此方面表达得比较恰当的建筑,为什么?
柴裴义:本土文化和地域特色是建筑之“中国性”的本源。在这里,我要向读者们推荐三个在此方面堪称优秀的获奖作品:第一个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第二个是是浙江美术馆,最后一个是同济大学教学科研综合楼。
![]() 由华南理工大学何镜堂院士领军设计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是个很有“气场”的建筑,建筑的形象设计隐喻一把“断刀”,通过无声的建筑语汇再现当年南京大屠杀的悲怆场景,使参观者产生心灵的震撼。 |
![]() |

图8 纪念馆东部

图9 纪念馆外墙局部

图10 纪念馆屋顶纪念广场
浙江美术馆的设计平面十分规整,功能也较合理,建筑师在屋顶的设计上别出心裁——有意将其巨大的形体化整为零,通过不规则的、折线型的外轮廓将建筑与周围的环境和远山融为一体。建筑师程泰宁院士借鉴加拿大渥太华美术馆屋顶的钢结构构造技术,写意中国江南民居的形态,使建筑内外的空间都非常有视觉冲击力。评委们一致认为,这个项目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搞创作,又不流于复古,很有新意。(图11-图15)
图11 浙江美术馆外景1

图12 浙江美术馆入口

图13 浙江美术馆大厅

图14 浙江美术馆室内屋架

图15 浙江美术馆外景2
同济大学教学科研综合楼位于大学校园的东北角,建筑体型方正,是一座十来层高的办公楼,对一般建筑师来说本是个不易出彩的项目,但这个作品在空间构成上构思独特,建筑们在建筑的每层平面上都预留出垂直空间作为建筑内部的拔风道,通过平移、错动,组织成为大小不同的内部使用空间,并将其反应在建筑的外表皮上,使之成为很有新意的立面设计。当下,不少设计师在建筑外表皮上煞费苦心地大搞“表皮设计”,令作品肤浅地流于表面形式,而同济大学教学科研综合楼项目则在设计手法上做到了内外空间表达的高度吻合,使内部功能与外表面形式能够比较深刻地融为一体。说实话,这么多年办公建筑在国优评奖中很难评上较高的奖项,但是这个作品让人看到了建筑师的追求。(图16-图20)类似的项目还有前几年在行业评优中获奖的中石油大厦,它在体型和色彩方面对企业形象和文化内涵作出了恰当的体现,因此获得了好评。


图16 同济大学教学科研综合楼外景1
![]()
图17 同济大学教学科研综合楼校园东北角教学楼建筑群
|
![]()
图18 同济大学教学科研综合楼玻璃幕墙和波纹铝板幕墙
|

图19 同济大学教学科研综合楼组合中庭

图20 同济大学教学科研综合楼入口大厅
3.赵敏:当下在刚刚闭幕的南非德班世界气候大会上,各国对利用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您认为今年的国优获奖建筑中有没有在建筑和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方面考虑得比较成熟的作品?
柴裴义:在2011年参与评奖的建筑中,几乎每个报优建筑在设计说明里面都会提到节能、生态的技术和理念,但评委们觉得能够完美地表现这一理念的作品实在是很有限。希望建筑师应当敏感地嗅到节能、生态设计的意义。建筑设计应考虑生态和节能,不是让我们必须采用什么新技术,而是通过我们的设计尽量让建筑节约,让它减低污染,减低有害排放,不要让正在发展中的中国因为我们设计的建筑而背上包袱。
4. 赵敏:您可以向读者们再推荐几个不错的作品吗?
柴裴义:除了前面提到的那几个作品,我就再挑选几个获奖项目给读者们简要介绍一下。这些项目中有中外合作设计的项目,也有中国建筑师自主创新的项目。
1)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厦
作为上海陆家嘴金融中心城市规划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一幢跨世纪的、具有国际一流设施和一流管理水平的智能型、超大型建筑。其傲人的建筑高度——492m,以及标志性的外形设计是这个建筑的设计亮点。(图21)
![]()
图21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
![]()
图22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 航站楼
|
2)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是国际上公认的、中国目前最好的航站楼,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体航站楼。2008年初奥运会前夕投入使用的T3航站楼,外形宛似一条巨龙,向世界展示一个全新的中国“国门”形象。(图22)
3) 常州市体育会展中心
常州市体育会展中心把城市的奥体中心和会展中心等几座现代建筑集中在一起规划设计,既节约了土地、造价和能源,又将几座小尺度的建筑体量叠加,成为常州市的新型会展建筑群和体育中心。体育馆屋盖使用了世界上目前跨度最大的椭球型索承单层网壳屋盖技术,不但为国家节省了钢材,还比一般大跨度钢结构屋盖显得更轻盈、更时尚。(图23)

图23 常州市体育会展中心
4) 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是我国目前建设水平最高的观演建筑。它外部为半椭球形钢结构壳体,由18000多块钛金属板拼接而成,金属光泽感塑造了这座建筑个性化的外表,内部空间有10层楼那么高。椭球壳体外环绕人工湖,行人需从一条80米长的水下通道进入演出大厅,被称作“城市中的剧院、剧院中的城市”和“湖中的明珠”。 (图24)

图24 国家大剧院
5)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T2航站楼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T2航站楼着眼于机场整体建设,构成了与原有航站楼的协调呼应。T1航站楼波浪形的屋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T2航站楼则巧妙地延续了这一造型特征,简洁、精致的屋顶和天窗细节,让人们感受到建筑与结构形式的完美统一。(图25)

图25 浦东T2机场航站楼
6)广州科学中心
广州科学中心的“科技航母”主体建筑位于整体建筑的中心位置,采用了仿生学的建筑造型概念,塑造出富有新意的建筑形象。从空中俯瞰,它宛如一朵盛开的木棉花,用广州的市花来做造型,充分展现了地域特色。(图26)

图26 广州科学中心
![]() |
7)西山艺术工坊 西山艺术工坊依托北京海淀区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为主流艺术家和设计师量身打造他们创作、展示、生活和交流的空间。建筑师以“圈子”作为创作构思的理念,将每套艺术家工作室单元分为上下两个空间,利用错动、组合的设计手法,形成了建筑中间的内街和庭院,它们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构成艺术家群体的独特聚落建筑。(图27) 图27 西山艺术工坊 |
8)多哥共和国总统府 多哥共和国总统府是一座仅有7000多平方米的二层建筑,位于首都洛美市的城市视觉中心,用地呈三角形。建筑师在总统府外侧加建了一圈外围廊,不但使这座建筑获得了应有的体量,而且起到了遮阳隔热的作用。建筑大量采用橙色面砖和浅米色石材,利用“方”和“圆”的符号构筑出非洲粗犷的原始文化与西方欧式建筑混搭的效果,成为中国与多哥友谊的象征。(图28) 图28 多哥共和国总统府 |
![]() |
9)凉山民族文化艺术中心
月牙形的平面围绕圆形火把广场逐渐展开,其形态与日月同辉的意境不谋而合。大剧场圆形的观众厅从艺术中心长长的立面格架上撞击而出,仿佛来自天体的力量,体现了彝族的原始自然崇拜。建筑很多细节均取材于绚丽多彩的彝族民族服饰和用品,加之混凝土、木材和贴石的外表装饰,极具地域风格。(图29)

图29 凉山民族文化艺术中心
10) 百度大厦
百度大厦的设计简洁而规整,它的平面呈“目”字型,立面设计更是纯净大气,其外形酷似一个巨大而时尚的“搜索框”。设计师在主立面探索性地采用了波浪形的外皮,柔化了建筑与外部空间的界面,使百度大厦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巨大的立体广告牌,随时都向外界传播百度“框计算”的理念。(图30)

图30 百度大厦
11) 汶川县第二小学
汶川二小是一所特殊教育学校,除了一般的孩子,它面向全自治州招收三残(智残、肢残、体残)学童。建筑的风格融合了经过提炼的传统羌式建筑元素,体现出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而且在校区内广泛应用了各种无障碍设计,安装了大量的低位观察窗、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坡道等设施,为残障学生提供了方便。(图31)

图31 汶川二小
12) 中国禄丰侏罗纪世界遗址馆
作为目前世界上唯一在同一地层剖面上找到侏罗纪早期、中期和晚期3种不同类型恐龙化石的地方,云南省禄丰县川街乡阿纳村恐龙化石点已引起国际上的极大关注。以开发遗址为目的的建筑拥有与自然共存的特殊要求,在对遗址充分理解与尊重的基础上,才涉及表达与展示。建筑师把遗址馆设计为山的形状,而馆内可供自然通风的中空混凝土斜柱(拔风道)看似一群群恐龙的头颈,不但使展馆内部省去机械通风的开销,更具有仿生设计的效果。(图32)

图32 中国禄丰侏罗纪世界遗址馆
( 图片来源:报奖资料)
注:有些文中提到的作品是在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部奖(行业优)中得奖的项目,为了说明问题也在这里提出,获奖名单详见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