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前,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期,住宅建筑与居住小区是防控重点区域之一,与每个人的健康安全休戚相关,也成为疫情防控的重大工作与热点议题。近日,中国建设科技集团所属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设计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刘东卫,针对住宅的卫生防疫和健康安全保障,专门撰文《走向新住宅:从“致病宅”到“理想家”——住宅建设的卫生防疫与健康安全保障问题、思考与建议》,提出了住宅建设自身发展不平衡和住宅建筑暴露出来的短板不足等现实情况与问题,在科学理性的分析基础上,从住宅建设的源头,对住宅建设诸多方面进行系统性反思,提出了以新的发展理念和保障体系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居住环境可持续建设的建议。
本文就我国当前住宅建设所面临的生命安全健康、生活环境保障的问题进行了解析,从住宅建筑的卫生防疫与健康安全保障的建筑技术角度,对普遍存在的建筑硬件卫生防疫性能不足、居住安全保障技术缺失、应急改造的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进行了反思,借鉴国内外住宅建设技术经验与成果,阐述了建设以生活宜居为本的健康安全居住区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急需统筹推进关于住宅建筑卫生防疫与居住安全健康保障的体系建设,通过制定顶层设计、完善技术标准、提高住宅设计与施工性能质量水平、推动住宅部品与建筑产业化、加强使用检修与智慧运维技术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住宅建筑的综合性能与产品供给质量水平,从而全面推动健康安全的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

作者 刘东卫
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建筑师,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和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获得者。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设计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产业化分会副会长,中国建筑学会适老化建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住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副主任。
---未来,「理想家」会是什么样子? 住宅建设又会面临怎样的“生命健康安全保障课题”?
---思索,「致病宅」之住宅建筑的健康风险与危害因素、曾经的城市居住环境的恶化 • 居住卫生条件对健康安全的影响、公共健康与住房的运动 • 霍乱和肺结核等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全球性环境污染、致病建筑与致病住宅、室内化学物质与室内空气课题;SARS病毒感染事件与香港“疫厦”致病、新冠病毒感染案例与“疫楼”致病情况、住宅建筑设计 • 建筑部品 • 设备设施 • 室内环境 • 维护检修等问题。
---探寻,未来的生活价值与居住意义、未来新住宅之生命健康安全保障的生活环境的建设、去把握相关的未来社会发展问题、建设发展的趋势和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方向。
01 住宅建设所面临的生命健康安全保障的问题
「瞻前思后」
致病建筑物综合症(SBS)
02 住宅建筑的卫生防疫与健康安全保障的思考
「温故知新」


03 走向新住宅:建设居住卫生防疫与健康安全保障的生活环境的建议
「行成于思」
我国当前住宅开发建设总体来看仍然处于从数量到质量建设的转型发展阶段,住宅建筑大多较强调室内外的外在表象,但对其住宅建筑内在的性能与部品品质重视不足。就现状而言,具有卫生防疫与健康安全性能的优良部品,是我国住宅建设的落后领域,长久以来我国住宅厨卫部品体系的短板始终没有很好补上,在集成技术与整体设备各方面都远远落后,这也是导致我国住宅缺乏卫生防疫与健康安全保障能力的根本原因之一。
日本并联独户式同层排水部品系统
日本室内新风消毒部品系统
❏ 全面构建生活居住安全健康的政策与制度保障体系。
----------------------------------------
本文中个别图片来源于国外公司的网站。
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城乡建设领域高端技术集成服务商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简称“标准院”),
创建于1956 年,
原为建设部直属科研事业单位,
2000年转制为中央科技型企业,
现隶属于中国建设科技集团。
标准院五大业务领域:标准与标准化服务、规划与建筑工程设计、工程总承包、技术咨询、产品制造安装。
标准院核心优势业务:建筑产业化、地下空间与地铁人防、钢结构、减震隔震、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BIM 与信息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