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综合消息>

郑时龄院士:杨浦滨江的前世今生

阅读: 发布日期:2020-12-03 08:33 | 来源:未知 | 作者:学会编辑
 

 

郑时龄 ZHENG Shiling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工学博士,

意大利罗马大学名誉博士,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美国建筑师学会荣誉资深会员,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专业委员会主任

Member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Professor of Tongji University, Ph.D of Engineering; Laurea honoris causa, Universita di Roma;La Sapienza, member de I' Academiede Architecture de France; Honorary Fellow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 Director of the Academical Commitee of SUSAS

全文刊载于《建筑实践》2020年特别增刊

The past and present

of 

Yangpu riverside

杨浦滨江是指杨浦区从西面的秦皇岛路至黎平路、绵延5.5km沿黄浦江的滨江带,濒临广阔的江面。这里曾经属于公共租界,远离城市中心区,具有产业发展的潜力,素有大杨浦之称。

上海滨江步行道及公共艺术装置  © 杜晨薇

在上海近代工业化的时期,杨浦滨江发展成为优良的工业岸线,尽取水运地理之便,与海外形成发达的联系纽带,这里也成为了重要的交通要道和转运站,聚集大量的产业、人口,对城市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杨浦滨江沿江布满了20世纪40年代以前建造的大量各类工厂、仓库和市政基础设施,自西向东依次设立有船厂、纱厂、丝织厂、水厂、毛纺织厂、鱼货交易市场、木行、制砖厂、烟草仓库、糖厂、印染厂、棉纺织厂、制皂厂、煤气厂、纱厂、发电厂等等,同时,厂区北侧相邻的地块也形成了大规模的职员和工人居住区。

杨浦滨江的形成与上海租界的发展密切相关。1840年签订的《南京条约》将上海划为对外开放贸易和通商的五个港口之一,上海成为其中发展最快的通商口岸1843年开埠,1848年建立美租界,位于苏州河北虹口一带。

 

1845年11月29日,在上海开埠两年之际,清政府公布了《上海租地章程》,成为上海设立外国租界的法律依据。

 

1863年规定美租界的具体范围:西南从护城河(即泥城浜)对岸(约今西藏北路南端)起,向东沿苏州河及黄浦江到杨树浦,沿杨树浦向北1.5km为止,从此向西划一道直线,回到护城河对岸之点,界内面积共5.26k㎡。杨浦滨江成为美租界的产业地区, 形成了以纺织业为主的大型工业中心。[1]

历史上的杨树浦工业区

 © Virtual Shanghai

1863年,英租界和美租界合并成为外国租界,或称英美租界。[2]到1899年正式被称为上海公共租界。

 

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后工业化时期,随着产业和城市空间结构的重构,杨浦滨江成为上海城市滨水空间转型的重要地区。20世纪90年代,政府对复兴岛及其运河进行了开发利用的国际方案征集,提出了诸如生态岛、论坛岛的开发理念。

 

2010年对杨浦滨江南段3.4km岸线,36.8h㎡范围的地区举办了第一次国际方案征集,以上海船厂、杨浦大桥地区作为核心,综合工业遗产保护和产业开发,试图形成滨江开发的理念。

2013年启动渔人码头500m岸线的示范段建设。2014年再次对杨浦滨江南段地区进行国际方案征集,规划理念逐渐清晰,并在此基础上由国内的大观景观设计公司、上海园林建筑设计研究院和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提出与各自专业相关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滨江贯通、道路系统、景观以及工业遗产保护的原则,确立以船厂和船坞、大桥公园为核心的城市设计重点。

 

自此,杨浦滨江南段进入了实质性的实施阶段。但是由于水厂沿江的贯通尚未形成方案,仍按绕行来实施,直到2017年在市规划局的协调下,确定了利用输水管建造栈桥的方案,利用原有的高桩码头,解决了滨江贯通的难题。

杨树浦水厂滨江带现状 © 田方方

同时启动了杨浦滨江南段及杨浦大桥以北1.1km岸线的滨江规划设计,使杨浦滨江南段5.5km全线贯通的目标得以实现。

 

于2015年,杨浦区提出要打造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城区,滨江成为转型发展的空间,并针对平凉社区及上海船厂地区的更新改造进行国际方案征集,深化了此地区历史风貌和工业遗产的保护,同时,建设量和开发强度吸引了大型企业入驻。

 

同年,杨树浦发电厂的开发规划开始,方案原定要拆除包括一座烟囱和大量厂房,但在市规划局的参与后,该地块被确定为风貌保护街坊,控制性详细规划得以重新调整。在2020年的规划调整后,历史建筑和空间格局得以保护。

 

2017年和2018年,杨浦滨江中北段13km岸线被启动,陆域面积达813h㎡地区城市设计的国际方案征集也再次对复兴岛的功能定位提出了设想,以生态的发展和未来城市的样板作为导向。

杨树浦水厂滨江带 © 章明

杨浦滨江地区现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处、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4处、杨浦区文物保护单位2处、文物保护点35处,亦正在申报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参考文献:

[1]《上海租界志》编纂委员会 . 上海租界志[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3.

[2]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 民国上海市通志稿(第一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