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综合消息>

张謇企业家学院实训基地改造工程 / 東大院

阅读: 发布日期:2021-02-09 13:17 | 来源:未知 | 作者:学会编辑
图片

近日,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南通八建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体中标张謇企业家学院实训基地改造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项目。建筑设计五院遗产保护研究院室内环境设计所承担方案创作、扩初及施工图设计工作。

 
 
 

01

项目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及其精神培育。2020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爱国是近代以来我国优秀企业家的光荣传统。从清末民初的张謇,到抗战时期的卢作孚、陈嘉庚,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荣毅仁、王光英等等,都是爱国企业家的典范。”
本项目正是基于张謇“实业救国”的主张,选址于南通市崇川区唐闸古镇复兴面粉厂,以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为主旨,以文旅规划开发为媒介,以与高校MBA、党校(行政学院)干部教育培训为补充的管理创新、经营创新实践。
图片
 总平面图
图片
 南侧半鸟瞰图
图片
 学员宿舍人视图
 
 
 

02

项目概况

 
■ 项目区位
复兴面粉厂位于南通市崇川区西北部唐闸镇中心,距南通火车站及南通西站约五公里,机动车借由城北大道、永兴大道可以快速到达基地,东侧通扬运河通江达海,交通条件十分优越。基地南为兴隆街,东临南市街,东北角是通扬运河大生码头,北侧另有港闸河与通扬运河相通,地处近代工业区中心,周边有大生纱厂、广生油厂等多处工业建筑遗存。
图片
图片
▲ 唐闸历史工业城镇航拍图&工厂遗产主体分布示意图
图片

▲ 道路与水系

图片

▲ 标志与节点

 
 
■ 面粉厂历史
复兴面粉厂脱胎于民族企业家张謇先生的大生工业体系,抗战时期历经劫难而屹立不倒,解放后见证了公私合营的经济改造,2000 年后改制注入了民营经济活力,生产经营活动延续至今。
一部复兴面粉厂史是中国民族粮食加工产业发展史的“活标本”。留存下来的1900 年的仓库、解放后俄式厂房、80 年代的多层车间和2007 年的筒仓,类型丰富,构造多样,印证着面粉厂百余年的历史变迁。2020 年8 月因规划及安全原因,面粉厂需要正式关停,拟改建作为张謇企业家学院实训基地。
图片
图片
▲ 面粉厂历史照片
 
 
■ 面粉厂现状
面粉厂内部原有建筑保留较为完整,具有工业片区特色,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 建筑密度较高:基地内存在多处临时构筑物,导致场地建筑密度大、容积率高、环境拥挤阴暗。2. 建筑维护较差:原建筑维护现状较差且后期改造手段粗糙,导致地块建筑风貌不协调。3. 内部交通不佳:基地内部缺乏必要的交通组织,存在消防隐患。
图片

▲ 拟保留建筑分布图

图片

▲ 航拍现状图

 
 
 

03

厂区拆改留策略与规划设计

 
■ 拆除与保留建筑
厂区内现状保存情况较好的建筑有面粉仓库、苏式原料仓库、专用粉车间、粮仓、公司办公楼、后勤楼及小礼堂等,同时存在加建的雨蓬等临时建筑。
本项目以最大程度保留还原历史建筑面貌为原则,对现有建筑进行评估鉴定,拆除质量差的临时建筑。在保留原建筑历史特征的同时,赋予其新的使用功能,以促使面粉厂焕发生机。
图片
 厂区内拆除加建雨蓬、临时建筑、质量差的建筑示意图
 
 
■ 规划设计
根据实训基地实际功能需求,本项目规划有教学楼、会堂、厂史馆、羽毛球馆、学员宿舍、餐厅和后勤办公、备勤用房等建筑。在满足场地消防设计的前提下,尽可能营造良好的景观环境。
基地北侧保留面粉仓库、苏式原料仓库等 4 栋建筑,改造为教室、会堂和图书馆;东侧将原有仓库保留改造为厨房和餐厅,方便学员用餐同时也利于货物运输、对外联系;西侧根据原有建筑自身特点,保留改造为厂史馆和羽毛球馆,羽毛球馆满足学员运动需求,厂史馆用于张謇精神和厂区文化的展示宣传;基地中间的车间改造为 260 人会堂,用于学术报告和讨论交流;中部南侧的专用粉车间和粮仓保留改造为学院宿舍;最南侧员工宿舍和小礼堂改造为后勤办公和备勤用房;西南角的变电室保留,改造为实训基地的变电所。
图片
 功能分区图
 
 
 

04

建筑改造策略

 
■ 学员宿舍A(原专用粉车间)
专用粉车间位于基地西南角,建设于1986年,长约53米,宽20.4米,建筑面积约为5110平米,由麦仓库、粉仓库和加工车间三个独立的结构单元组成,改造后作为学员宿舍。
建筑现状评价:
 

加工车间墙体涂料局部剥落,窗户局部玻璃破碎;建筑平面柱网为5.5mX6.75m,各层楼板均设有若干管道洞口;内部为连续的大空间,设有三跑楼梯一座,均保留修复。

粉仓库顶部存有违章搭建建筑,建筑外观质量差,拟拆除。外墙涂料存在局部剥落,窗户玻璃破碎;二层为2.25mX2.25m砌体结构,内部空间丰富,保留修复。

麦仓库顶部存在违章搭建,建筑外观质量差;室外楼梯和扶手均有破损,保留价值不高,均拆除。

图片
 专用粉车间现状
改造措施:
 

1、粉仓库:拆除顶部违章搭建。保留内部砌体漏斗空间,并加固建筑结构。修复建筑外立面,保留原建筑外窗,内增新窗。

2、加工车间:拆除屋顶和违章搭建,保留外围护结构和承重结构,增加膜结构构筑物,打造屋顶休闲花园。保留原建筑立面窗口比例和位置,保留窗框,内增新窗。根据柱跨将大空间分隔为中廊式宿舍空间,房间内部管井尽可能利用楼板现有管道洞口,修复内部三跑楼梯。

3、麦仓库:拆除一层维护结构,保留混凝土柱,结合钢与玻璃打造主入口空间。拆除二层及以上建筑,插入钢结构框架,落在原一层混凝土柱上。西侧与加工车间相连部分改造为学员宿舍,增加服务人数。沿用2.25mX2.25mX1.5m原漏斗尺寸,打造钢结构框架,设置观光电梯、室外楼梯和游览休息平台。

图片
图片
 专用粉车间改造示意图
图片
 专用粉车间改造后效果图
 
 
■ 学员宿舍B(原粮仓)
粮仓位于基地东南部,建设于2007年,共8座,粮仓直径10米左右,底部为钢结构,上部为铁皮。 粮仓具有面粉厂的工业特征,故将其保留并改造成为学员宿舍。
建筑现状评价:
 

8 座粮仓地基均采用钻孔混凝土灌注桩,上部粮仓由钢结构基座和铁皮组成。粮仓外观良好,除局部材料需更新替换,均可保留再利用。

图片
 粮仓现状
改造措施:
 

1、每座筒仓剖切开两个面,一面靠外侧,为房间提供采光通风;一面靠内侧走廊,方便内部连通。

 2、被切掉的钢结构,采用钢结构加固;建筑共四层,底层设置大堂和辅助办公空间,上部筒仓增加楼板,打造三层学员宿舍。

 3、保留筒仓上部铁皮,内部新增墙体,并设置保温防水措施,以满足使用需求。保留下部钢结构,增加玻璃围护界面。筒仓间新增膜结构,新旧材料之间形成对比。

4、屋顶增加观景平台,可俯视周边景观;局部保留原有设备管道,凸显工业建筑特征。

图片
粮仓改造示意图
图片
图片
 粮仓改造后效果图
 
 
■ 图书馆 (原面粉仓库A)
面粉仓库A位于面粉厂北侧,建设于1900年代,清末民国建筑,长约20.5米,宽15.7米,建筑面积约为325平米,现状与面粉仓库B及其他建筑用彩钢瓦顶棚连成一个整体。
建筑现状评价:
 

建筑为一层硬山顶,6X4 开间格局,外墙面现状为后期水泥粉刷,试揭开后内部为青砖柱子和墙体,立面的高窗部分保留有原始简式方格木窗。由于与后期加建连为整体,原始的仓库门已不存在,北侧留有一个水泥门垛。平面柱网为 3.0-3.4m X 3.7m,东西梢间较小。平面为整体空间,没有分隔。建筑屋架形式为木檩条和木桁架。内部基本没有进行二次装修,内墙面为纸筋灰粉刷。

图片
 面粉仓库A现状
改造措施:
 

1、拆除周边违章搭建建筑。

2、恢复屋面的小青瓦;揭开屋顶后,根据破损朽烂情况,修复并加固木桁架屋顶,恢复游脊,增设防水层和保温层。

3、建筑南侧立面,揭除表面的外贴瓷砖;其他立面,铲除水泥表面。恢复青砖墙体,重新灌缝。下部裙板处根据墙体情况考虑增设铝板勾边。

4、保留原建筑立面窗口比例和位置,按现状南北立面保留木窗形式,恢复简式方格木窗,内增新窗。

5、在壁柱内侧增加钢梁柱结构体系,增加部分二层空间以适应新功能。

图片
 面粉仓库A改造示意图
图片
图片
 面粉仓库A改造后效果图
 
 
 

05

室内改造策略

室内设计从交通流线和视觉核心两个方面入手,重新梳理整体布局,渐进入微地将室内与室外有机重组。在此基础上,对每一栋建筑的性格特征进行梳理和取舍。在有序拆除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建筑内部原有风貌。此项措施意在通过针对性策略来赋予旧元素新生命。
图片
图片
▲ 原有筒仓改造为学员宿舍
图片
图片
图片
▲ 宿舍内部效果图
 
 
■ 元素的置入
不同于以往,当下的建筑再利用实践需要结合建筑遗产特色及其社会需求,进行综合考虑。因此,在面粉厂室内功能的重组过程中,不仅限于修复再现历史元素,也根据业主需求置入时代元素,尽可能满足实际使用功能。新置入的时代元素强调内容而非建构方式,一方面增强“空间戏剧性”,另一方面保证“设计敏感性”,建立空间价值的评价标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面粉仓库改造为图书馆
图片
图片
图片
 
 
■ 情景的再现
为了保留住空间的记忆,并使其易于感知,对“老物件”进行系统性修缮、重组、再利用,在新旧之间建立“亲密性”和“相关性”。这些“老物件”也成为了记忆与当下之间的精神纽带,实现了厂区的资源再生和成本控制。
图片
图片
图片
 
 
■ 形式和功能的耦合

“在功能主义模式中,所有的建筑作品都有可能在某个时间被某个机构视为多余的、无用的空间”。

—《改造 / 重塑—再利用的策略》 [英]格雷姆·布鲁克

为了避免出现上述理论中“多余的、无用的空间”,可以利用工厂的原有建筑造型,有策略地设计部分空间来体现人类居住和行为的习性,以空间创新、功能置换以及居住适应性改造等多种方式反映出来。例如,对原有筒仓的倒锥形部分进行改造,使其成为公共空间的标志性造型,内置照明构件;或是保留一部分原有建筑结构,以限定空间界限。
图片
图片
图片
▲ 筒仓改造为学员宿舍
 
 

项目名称:张謇企业家学院实训基地改造工程

项目地点:南通市崇川区西北部唐闸镇中心

设计单位: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EPC合作单位:南通八建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张澜

建筑设计:张澜、艾尚宏、张濛、刘嵘

遗产保护:章泉丰、奚江月

室内设计:何宏志、刘洁莹、余阳天、沈心荷、王心怡

设计时间:2020年11月-2021年1月

用地范围:15750平方米

建筑面积:15060平方米

来源:東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