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学会新闻>

2022年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分会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论坛圆满举办

阅读: 发布日期:2022-12-05 18:50 | 来源:未知 | 作者:学会编辑

2022年12月3日,由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分会和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主办、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承办 “城市更新与价值重塑”——2022年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分会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论坛”,在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砼文书院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以线下论坛和线上直播的形式同时进行,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分会的理事和行业专家、高校教师200余人共同通过腾讯会议参加线上交流,同时通过bilibili平台进行网络直播,2000余人在线观看。 

 

论坛简介

存量更新时代对城市设计行业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行业应对方面,设计师不仅要完成建筑设计、环境规划等工作,还要在城市功能整合、活动策划、运营盈利等方面探索更多可能;在教育教学方面,从设计选址、课程计划、表现方式、评价体系等方面都要求对教学体系进行更多的改革。基于此,由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分会和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主办,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承办,以线上线下结合形式举办“城市更新与价值重塑专家论坛”。会议邀请了国内城市设计行业界专家及教育界教师共18位代表,围绕存量规划时代的城市设计行业需求、教育响应两个方面,进行城市设计与教育教学方法等领域问题的探讨,论坛分为专家讲座和城市设计教育论坛两部分,分别于上午和下午进行。

 

现场及线上参会专家合影

图片
图片
 

 

 

开幕式

 

3日上午的论坛由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曾鹏教授、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执行总建筑师祝捷研究员共同主持,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李存东、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书记宋昆、天津市建筑学会理事长宋静、天津市建筑学会副理事长朱铁麟、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分会秘书长李雪华先后致辞。各位嘉宾热情回顾了城市设计在我国的发展历程,针对社会发展需求对城市设计教学提出期许,并预祝论坛圆满成功。随后,18位业界与教育领域专家带来了干货满满的讲座,可谓是一场城市设计专题研讨的饕餮盛宴。

 

图片

砼文书院会议现场

 

 

 

图片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曾鹏教授现场主持

 

图片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执行总建筑师祝捷研究员现场主持

 

 

嘉宾致辞

图片

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李存东线上致辞

 

图片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书记 院长宋昆现场致辞

 

图片

天津市建筑学会理事长宋静现场致辞

 

图片

天津市建筑学会副理事长朱铁麟现场致辞

 

图片

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分会秘书长李雪华线上致辞

 

 

 

城市设计学术论坛

朱铁麟《传承中创新——天津城市更新实践与思考》

图片
图片

天津市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市建筑设计院院总建筑师朱铁麟在致辞后分享了天津市城市更新的实践,通过对天津重要城市节点、老旧社区、老旧厂房、公共空间等几个方面的问题诊断,提传承与创新的方法,认为创新设计是城市更新的生命力:一方面,它能够优化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创造优良城市环境;另一方面,它更需要植根文脉,引入先进理念与方法,探索新路径、新模式和新动力,塑造特有文化氛围激活城市空间价值。希望通过社会各界共同的努力,让城市更新未来更“有新”。

宋昆《从城市更新到城市更新行动——政策解读与任务分析》

图片
图片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宋昆教授对我国城市更新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重点分析了城市更新中老旧小区改造的三个方面: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建筑遗产保护,对如何开展城市更新设计进行深入思考,并对有关国家政策和标准进行梳理和分析,提出城市更新应上下结合,把牢底线要求,坚决把民生工程做成群众满意工程聚焦难题攻坚,发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发展工程作用。

 张宇星 《城市微更新的价值和方法》

图片
图片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张宇星研究员全面归纳了城市微更新的方法,如低成本、微改造、小尺度、自营造,接地气、新业态、多体验、全信息、高集成等,提出一城一策的更新方法,重点分析了沙井古墟更新案例,对古墟的一些特色节点微更新进行介绍,展现微更新对城市更新的激活带动作用。

邵韦平 《活力与秩序——北京奥体南区城市与建筑设计实践》

图片
图片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邵韦平先生提出:活力和品质是城市更新中两个基本方向,回顾了奥体南区发展历史,介绍了其设计理念、安全高效的交通体系、全天候活力的功能混合和绿色策略,以及城奥大厦和北京奥运村的设计手法,指出城市设计应该整合化、轻简化、原生化、立体化、去界化、弹性化、生态化。

朱雪梅 《“天作之合”——老旧小区作为保租房》

图片
图片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朱雪梅女士从年轻人安居难的现状和需求出发,对保障房以往操作模式进行反思,总结现有建设模式的三种不足。基于此,提出了老旧小区与保租房结合的模式,将老旧小区与保租房结合,可以使得新旧联动,解决年轻人首套住房难的问题。通过新旧联动共同发力而形成的乘数效应,在保租房建设上转换思路,用有限的投入引发连锁反应,一举多得同步化解多种矛盾最终推动城市整体经济循环、促进空间品质全面提升。最后,也需要注意新型社区的提前谋划,为老旧小区提供腾挪转换的空间,减少新问题制造,为着手解决老问题施以援手,流出时间和空间。

景育民 《城市更新中的美学思维》

图片
图片

中国雕塑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天津美术学院景育民教授从城市更新中的美学思维视角,列举北京首钢工业园区、“杭城九墙“、西班牙SDK婚纱概念店、美国纽约曼哈顿高线公园、上海石库门的成功案例和纽约联邦广场-塞拉作品的失败案例,并结合天津美院地块项目的设计,探讨了城市更新中公共艺术的价值,也提出了完善城市功能、完善人居环境、保留本地文化记忆的更新思路。景教授提出,未来城市更新中,公共艺术不可缺席,应重视:1、城市更新中,不仅是规划师、建筑师、设计师等学科,公共艺术作为提升品质、展现区域魅力的美学手段,应该全程参与并融入;2、公共艺术的思考和介入,需要参照百分比计划,分别不同项目考虑“量”和“度”的制定;3、城市更新中的公共艺术,不是艺术家的个人狂欢,必须针对特定的空间环境进行创作。

何勍《缓慢的归乡》

图片
图片

IDS studio理想空间工作室主持建筑师何勍女士以《缓慢的归乡》为题,引入空间叙事的方式,讲述湖南常德老西门的设计。由“城市集体记忆的所在地“引入,讲述了时间与文脉的关系。她认为建筑师是策划师、是剧本的编剧、也是导演,需要用故事和场景进行演绎。而在如今高速的时代发展,需要我们用缓慢的态度来看待文脉关系,给历史以答案,通过艺术来突破时间构建永恒,并缓慢的把握每一个小人物的要求。但最终,设计是为人所做,需要为人所感知,失去了人的感知,也就失去了场景。

 

 上午的城市设计学术论坛,七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对城市更新的制度与创新、传承与发展、理想与现实等问题展开多维度的讨论,观众大呼过瘾,论坛持续到中午一点多,完美落下帷幕。

 

 

城市设计教育论坛

城市设计教育论坛于12月3号下午一点四十五分正式开启,由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汪丽君教授、侯鑫副教授主持,各高校教授专家分享了自己关于城市设计教育教学的探索和思考。

 

图片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汪丽君教授主持现场

 

图片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侯鑫副教授主持现场

 

 

钟舸《守正与创新:保护更新时代背景下的城市设计教学探索与思考》

图片
图片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钟舸教授首先从历史脉络的角度阐述了在存量更新背景下城市设计的内涵,他表明: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基于特定条件、地理环境、材料技术及文化背景下的缓慢推进,其本质是不断追求和实现城市的现代化和现代性。同时,钟教授也介绍了在存量更新背景下,清华大学城市设计教学的种种实践与探索,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阐明:城市设计、城市保护与城市更新在学理内核层面是具有一致性的,城市设计的教学也应该对基于城市演变的理念和方法做出积极的回应。

张大玉《城市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图片
图片

北京建筑大学校长张大玉教授首先阐述了城市设计专业方向设置的时代背景,随后详细阐述了北京建筑大学城市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的体系、模式、实践以及取得的相关成果。在培养目标方面,他指出要培养“广·深·实”型人才,兼具广博的学科视野、深厚的研究功底和扎实的实践能力;在课程体系方面,他表明要构建“一线贯通,两翼融会,实践支撑”的课程体系;并通过搭建“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平台,实现科教协同、产教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

孙彤宇《城市设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图片
图片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孙彤宇教授详细介绍了同济大学城市设计专业设计课程“循序渐进”的能力培养体系。在课程体系方面,一年级主要是进行大类基础培养,二、三年级则是进入城市设计专业课程核心环节,采用空间到类型、从要素到系统的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模式,四年级则是进行城市设计综合性、拓展性课题研究。此外,孙教授还通过相关的课程示例详细介绍了同济大学城市设计专业在不同阶段的设计课核心环节及课程设置的内容。

陈天、侯鑫《环境适应性与互联网+视角下的城市设计教学思考》

图片
图片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陈天教授首先介绍了天津大学城市设计循序渐进的教学体系,他介绍到,天大城市设计教育采用全教学周期融入、大一到大五全覆盖的体系,通过“设计训练+理论课+实习实践”三轨并行、校企导师联合教学、国内国际合作工作坊、虚拟仿真教学等方式,实现复合与创新人才培养。在第二部分,陈天教授对环境适应性视角下天津大学的城市设计教学探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城市设计与法定规划编制的渗透、多学科交叉教学等内容。最后,陈教授介绍了基于“互联网+”方法的城市设计网络育人模式的探索实践,融内核、汇资源、贯全程、通素质,线上线下协同,助力创新型人才培养。

孙世界《从“两阶段”到“四板块”——东南大学四年级城市设计教学的持续改革》

图片
图片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孙世界教授首先介绍了东南大学城乡规划专业适应城乡发展形势对规划人才的需求,立足“国际先进教育体系相接轨、与注册规划师制度相结合、基于建筑学背景并融入区域和政策观念的新型物质空间规划人才”办学理念,逐渐形成“围绕物质空间规划实践、拓展人才多元成长性”的“空间+”教育培养模式。其次,孙教授介绍了“两阶段”与“四板块”的详细内容,其中,“两阶段”是从中观到微观,包括控规和详规两个层面的城市设计;“四板块”指创新导向的策划板块、包容导向的规划板块、特色导向的空间板块以及实施导向的成果板块。

卢峰《存量时代的城市设计教育》

图片
图片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卢锋教授首先对重庆大学城市设计学科与专业教育发展简要概述,而后从当前存量背景下面临问题出发,提出新时代的城市设计方法,解析城市设计课程群的构成及教学目标,进而结合教学实践介绍了基于空间塑造的城市设计流程,通过“存量资源分类与再利用分析-存量资源整合策略研究-以存量资源整合为核心的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指导城市设计导则,通过“设计组间导则互换探讨城市设计编制的考虑点”等。最后,对建筑学的城市设计思维加以总结。

王世福《研究型规划设计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图片
图片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王世福教授首先介绍了华南理工的“2.5+2.5”办学模式,对设计课教学侧重点展开阐述,强调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调研环节,务实用真题真做,用前沿解释理论引入设计中”等核心理念,而后举例以十三五国家重点课题《城市新区水环境系统与规划设计优化》与研究性设计的教学结合方式进行了介绍,提倡通过研究型目标对城市设计、中观城市区域规划设计进行调整,加强交叉学科关联度,建议以此推动教学,使学生获取跨界知识、理解团队合作,达到教学相长、研究助力的目的。

冷红《国家战略背景与行业需求引领下的研究生城市设计教学》

图片
图片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冷红教授首先分析国家战略对研究生城市设计能力的培养需求,其次提出教学开展要顺应“规模扩张转向品质提升、增量发展转向存量优化、国土空间规划的新语境”等行业转型需求,而后从研究生城市设计教学层面展开思考,认为其应聚焦发展阶段需求、重视价值观传导、注重研究能力提升,继而建议教学改革可以从“多元目标情景的设计选题、过程主导的教学方法、新技术方法赋能、课程思政引入、协同创新的联合教学方式、师生互动的成果评价、教学特色优势传承”方面提升改进。

李昊《求真 从善 尚美——存量时代城市更新教学思考与实践》

图片
图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李昊教授首先从中国式存量时代现状及问题入手,提出对存量的基本研判为城市更新设计开展的基础,继而从“诊断”“回归”“在地”三方面展开主题报告。重点提出“基于真善美的城市更新的价值范式”,强调以物为本转为以人为本的重要性,提出通过“技术理性”求真,通过“人文理性”求善,通过“场所营造”求美,并提出价值正义的城市更新技术路径,最后对教学“方法、目标、框架、类型学方法运用”等展开介绍,通过教学实践引导学生从真、尚善、求美。

汪丽君《城市历史环境再生中类型学设计方法与数据支持的教学探索》

图片
图片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汪丽君教授首先阐述了:“当代建筑类型学”是建筑学科的底层逻辑的观点,认为“底层逻辑+环境变量”可以更好的指导设计工作,提出将类型学方法应用于设计研究,并对类型学教学应用进行了案例分享。随后,汪教授对数据支持的研究型城市设计进行介绍,提出将互联网数据、调研数据、生产数据运用于教学中,并结合教学案例对方法进行了展示。最后提出对于城市研究与设计而言,类型学方法和新兴的数据支持工具结合能够推进更理性的城市科学决策。

 

教育论坛共有国内建筑规划领域久负盛名的九所院校的十位教授发言,针对城市设计教育的发展背景、社会需求、教学框架、教学成果等进行全方位的交流,无论是研讨的深度还是广度,都堪称知识交流的盛宴,将在我国城市设计教学发展历程中留下印迹。

 

线上展览发布

 

论坛尾声,由侯鑫副教授主持进行了简短的线上展览发布仪式,进行发布的是两个板块:其一是“天津历史街区存量更新影像展”,原为论坛的现场调研环节所特意筹备安排的参观考察路线,因为疫情原因专家未能成行,然而筹备组认为这条调研路线是国内较具特色的历史街区存量更新城市慢行路线,为展示天津城市更新成果,详细的数字影像展览将在“数字城市影像”公众号陆续发布。

图片

天津历史街区存量更新影像展发布现场

 

图片
图片
图片

另一个展览是“存量更新作业展”: 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系三年级教学组坚持八年的特色教育版块“存量规划设计”为主体,原计划在会议现场展开的模型展,由于疫情原因展览移到线上举行,参会专家可通过网络进行云观展。

图片
图片

 

闭幕式

 

会议最后,由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分会秘书长、北京建筑大学李雪华教授主持,进行了简短而热烈的闭幕式。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分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朱文一教授进行总结发言。朱文一教授表达了对主办方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感谢,高度评价了本次大会取得的成果,国内城市设计行业界专家及教育界教师共18位代表的豪华阵容使本次论坛的信息浓度和交流密度达到了新的高度,必将对我国城市设计行业发展和教育进步产生直接地推动作用。

图片

闭幕式由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分会秘书长、北京建筑大学李雪华教授主持

 

图片

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分会主任委员朱文一教授进行总结发言

 

图片

简短而热烈的线上闭幕式现场

 

全天的论坛最后在本届主办方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和下届主办方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会旗交接仪式中圆满落幕,明年的论坛将在西安举办,让我们共同期待一年一度的再次相聚。

图片

会旗交结仪式背景

 

图片

 本届主办方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代表“云交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