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科技界思想政治引领
中国建筑学会秘书处和所属期刊、分支机构的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二十大闭幕以来,中国建筑学会党组织就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工作的中心任务。10月24日召开理事会党委扩大会议,10月25日召开中国建筑学会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推动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二、履行“四服务”工作职责,深化国际科技交流
1.搭建多元平台,为科技工作者服务
(1)开展品牌学术活动、搭建学术交流平台①中国建筑学会2022学术年会暨郑州国际城市设计大会的会议主题是“人民情怀,时代担当”,计划于12月21日-22日在郑州举办,组织策划1场主旨报告和17场分论坛,并完成年会论文集编审和出版工作,由于疫情原因大会推迟至2023年举行。
②支持香港建筑师学会在杭州、北京联合举办“香港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成就展”,以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展示香港与内地建筑师的专业知识及贡献,同时邀请两地建筑师参与展览,共同举办专题学术研讨交流活动,促进我会与香港建筑师学会的深度合作。
③联合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共同举办的第九届紫金奖大赛,主题为“千年运河 活力家园”,持续推动与地方政府的专项合作。
④联合北京建筑大学、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共同举办的第六届北京国际城市设计大会,主题为“城市更新与高质量发展”,于11月19日在北京召开,大会云集国内外知名城市设计专家与学者,对当下中国特别是北京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提出面向科技前沿的城市设计解决路径,有效助推我国城市设计领域的学术和实践创新。截至目前,学会所属分支机构61家,2022年度新成立3家,包括:工程诊治与运维分会、无障碍专业委员会、科研建筑学术委员会,完成换届6家,包括:建筑给水排水研究分会、建筑防火综合技术分会、工程建设学术委员会、室内设计分会、建筑经济分会、主动式建筑学术委员会等。本年度各分支机构也举办了多场多领域、多学科、高水平的学术论坛,包括第一届建筑防火大会、2022年建筑热工与节能学术年会、数字建造与工程管理研究学术讨论会、建筑给水排水研究分会学术年会、建筑电气分会2022年学术年会、室内设计分会第31届学术年会、2021-2022年建筑史学分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智能建造与建筑机器人论坛、工业建筑与装配式技术论坛、聚焦双碳远景,迎接建筑降耗“轻”时代论坛、2022疫情变化下医疗建筑的思考研讨会、第十届青年学术论坛、工程建设2050:创新·变革·新范式国际研讨会等。
(2)加强品牌期刊建设,助力科研水平提升
学会现有6个学术期刊,包括《建筑学报》《建筑结构学报》《建筑实践》《建筑经济》《岩土工程学报》《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从学会渠道推荐专家担任《亚洲建筑与建筑工程》和《亚洲建筑》两本国际学术期刊的主编。学会不断拓展办刊视野,吸引国内外高水平原创科技创新成果首发,不断提升学会主办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探索建立行业期刊评价体系,并继续做好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工作。其中,《建筑学报》和《建筑结构学报》共同完成了中国科协课题“2021年度全国学会期刊出版能力提升计划”;《建筑结构学报》被收录于《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2)》,并荣获“2022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优秀论文入选“领跑者5000”。
(3)打造品牌奖项,强化学术引领
2022年度完成了第十届和第十一届梁思成建筑奖的评选,最终评选出4位获奖者:矶崎新(日本)、李兴钢和张利、胡越。组织开展2019-2020建筑创作奖申报工作、2022年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奖评选活动、2022年度亚洲建协学生竞赛和毕业设计竞赛大陆地区的评审活动等。
(4)打造学会智库,汇聚行业力量
为不断提高学会的科学决策水平和能力,紧密依靠专家,凝聚专家智慧,充分发挥专家在学术建设、科学评价、决策咨询、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学会不断完善中国建筑学会专家库建设,截至12月底入选1132人,涵盖了建筑全过程、全领域、全专业的优秀专家资源。
(5)搭建托举平台,助力人才成长
学会根据中国科协、人社部、科技部、国资委等部门的文件要求,组织推举典赞·2022科普中国、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建筑领域2022年全国科普日活动、2022年度科技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等。向中国科协科技人才奖项评审专家100人和第七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遴选专家14人;向住建部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推荐候选委员5人;向中国科协、国家文物局文化遗产研究院推荐文物遗产保护专家4人。
2.强化学术引领,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
(1)开展科技评价,驱动行业创新2022年度成功召开科技成果鉴定会6场次,涵盖建筑设计理论及技术、建筑结构、建筑施工、绿建技术和建筑教育等多个领域。项目成果推荐北京科学技术奖2项、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4项。
(2)编制团体标准,规范行业发展
2022年度发布学会标准13项,其中联合发布1项。发布一批次编制计划,在编标准61项 ,涵盖智慧社区、建筑智能化、建筑电气、建筑工程与材料等多个领域。学会标准化工作努力推进团体标准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助力国家标准化改革发展。
3.开展科普培训活动,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
(1)科普工作2022年度在中国建筑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的指导和支持下,开展了一系列科普工作,积极推动知识分配共享,传播建筑文化,提高民众的建筑审美与文化自信,共同促进中国建筑科普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①组织编制了《中国建筑行业科普教育事业发展五年规划》,明确中国建筑学会各分支机构、科普教育基地依托单位科普教育工作的重点任务,是各分支机构、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工作开展的行动指南。
②发展建设中国建筑学会科普教育基地,截至2022年12月,中国建筑学会累计发展科普教育基地105家,新认定的包括辽宁奉国寺、宜宾李庄古镇、泉州古城在内共计11家。
③以“中国建筑大家科普讲堂”、“中国建筑学会科普专项”科普品牌为引领,开展了包括中国建筑大家科普讲堂之走进奉国寺、北京历史名园云赏析系列科普活动、中国传统建筑色彩科普教育系列活动、“多元邬达克建筑”系列公益科普活动项目、民族地区基层干部和工匠培训助力乡村振兴等科普活动,累计惠及全国范围社会大众数万人。
④组织出版科普图书,讲好中国建筑学界故事,推动建筑科普服务高质量发展,助力国家全面提高文化软实力。
(2)科技培训
2022年度学会采用多元化培训模式,线上线下结合,公开课和内训课兼顾,开展了系列继续教育培训讲座,积极搭建建筑学汇线上学习平台、研发线上培训平台课程,同时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行业发展要求,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培训活动,为行业发展和建筑从业人员能力提升作出更多的探索和新的贡献。
①献礼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学会组织分支机构和理事单位积极开展百名科学家讲党课系列活动,系统回顾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生动展示建筑前沿领域实现的创新突破,2022年度共开展13期党课,线上参与人数近160余万人次。
②为推进新型城市建设,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学会科技培训中心联合建筑改造和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建筑大家谈——城市更新系列公益直播讲座,2022年度共举办11期讲座,线上参与人数近40万人次。
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战略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青年建筑师奖获得者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坚守•传承”为主题,举办“首届ASC青年建筑师讲堂”,青年建筑师奖获得者回硕了自己获奖的情形和感想,直播在线近6万人次观看。
④落实国家“3060”双碳目标要求,组织“新能源零碳建筑研修班”系列课程。
⑤应住建部、中国科协的邀请,学会录制了授课视频,为全国市长研修学院的万名总师班(甲级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中国科协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的全国学会国际化经验分享提供授课,学会参展国家服贸会,宣传我会发挥专家智库作用,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4.发挥智库作用,为政府科学决策服务
(1)受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委托,组织中国水文博物馆概念性建筑设计方案国际征集。(2)受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开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封片区管理委员会、开封市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委托,组织开封·自贸试验区国际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建筑设计方案国际征集工作。
(3)受苏州市政府委托,组织第三期苏州古城保护建筑设计工作营工作。
(4)受绍兴黄酒小镇管委会委托,协助组织“醉艺江南”中国•绍兴黄酒小镇雕塑作品全国征集工作。
(5)受衢州市政府委托,组织衢江区姑蔑古国考古遗址公园博物馆概念性建筑方案国际征集工作。
三、深化国际科技交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1.对外交流工作会议
为规范和推动对外交流工作,中国建筑学会对外交流工作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成功召开。会上,与会委员审议了《中国建筑学会对外交流工作委员会工作办法》、《中国建筑学会国际组织任职人员管理办法》,分享了对外交流工作的经验,对学会的外事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2.参与国际事务,提升国际影响力
参与国际建筑师协会、亚洲建筑师协会、堪培拉建筑教育协议、APEC建筑师中央理事会等国际组织的各项会议和活动、承办重要国际会议,向国际组织推选5位任职人员,努力提升中方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申办国际建协2029世界建筑师大会和世界建筑之都,助力北京市打造国际交往中心。
3.第十三届亚洲建筑国际交流会
第十三届亚洲建筑国际交流会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成功举办,大会由中日韩三国学会联合主办,由中南建筑设计院共同主办,会议主题为“为更多人享有更健康的城市”,三国12位专家学者做学术报告,近200位代表和学生在线上参加了会议,约8000人次通过网络视频直播观看,视频回放点击超10万人次。
4.推动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
作为中国科协中国工程师联合体常务理事单位,协助联合体修订《工程能力评价通用规范》、编制《建筑工程类工程会员能力评价标准》,加强工程能力评价考官队伍建设、录制工程技术人员在线学习课程等工作,印发《关于开展2022年度建筑工程类工程会员能力评价工作的通知》,部署本年度建筑工程类工程能力评价工作安排,开展2022年度建筑工程类室内设计专业资深工程会员能力评价工作。借助学会在相关国际组织中的平台作用,与有关国家(地区)的社团组织开展工程能力国际合作交流。四、积极承接政府职能转移
1.建筑学专业教育工作
协助住建部人事司承担《堪培拉建筑教育互认协议》中方联络处工作,参与建筑学专业教育学历的互认,承担相关国际组织文件的磋商和起草。学会自2016年8月起协助住建部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秘书处日常评估工作,组织专家对每年申请评估学校的报告进行审阅、进校实地视察,召集全体委员会议,按照评估委全体会决议作出评估结论等工作。本年度协助完成了2021-2022年度自评报告、2022-2023年度申请报告的审阅工作,协助建筑学专业教指委编写了《建筑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2.注册建筑师管理工作
学会承担全国注册建筑师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工作,配合管委会编写印发《注册建筑师继续教育标准》、协助研究编写《继续教育教材库框架体系研究报告》、共同发布《注册建筑师职业道德与行为准则》,深入研究和完善我国注册建筑师制度,加强注册建筑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建筑设计品质,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五、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经中国科协科技社团党委批准,中国建筑学会理事会党委正式成立以来,我会所属61家分支机构,58家已成立理事会(委员会)党支部,3家正在筹备成立。学会党委认真履行保障学会发展正确政治方向的责任,前置审议学会“三重一大”事项,带领学会有序开展各项工作,推动学会有序参与社会治理、提供公共服务,在学会建设中发挥了政治核心、思想引领和组织保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