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于2005年10月12日至10月13日在南昌市凯莱大酒店举行。会议审议了第三届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选举产生了第四届理事会,并召开四届一次全体理事大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建筑师的代表、第三届理事会的理事及第四届理事候选人,共计78人。
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理事长马国馨、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罗德启、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周畅、江西省建设厅副厅长王建平、江西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院长喻家凯等有关单位的领导也出席了会议。
10月12日上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秘书长邵韦平主持了开幕式。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周畅首先致词,他代表中国建筑学会向建筑师分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他认为,我国广大的建筑师与建设科技工作者,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城乡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为满足人们在工作、生活中的需要,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和贡献。在当前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建筑师分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作用,团结全国广大建筑师及相关行业的专家,积极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精神,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在各自的领域内为国家经济发展、为城乡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在建筑创作方面,也应在紧跟时代潮流的同时,强调自主创新意识,在创新方面多下功夫,努力设计出更多更好的,让人民,让社会满意的建筑精品。
江西省建设厅副厅长王建平发表致词,他首先向中国建筑学会周畅秘书长和全国各地的与会代表,来到江西南昌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祝贺建筑师分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的召开。他说江西省地处中国东南偏中部,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军旗升起的地方。勤劳智慧的江西人民创造了星光璀璨的古代文明,描绘了浓墨重彩的近代画卷,尤其是在人民共和国即将喷薄而出的血与火的拼搏中,江西省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卓越功勋。新中国成立以后又谱写出可歌可泣的现代篇章。江西有着辉煌的过去,有着蓬勃发展的现在,也必将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在新的世纪,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省委省政府号召江西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弘扬井冈山革命精神,学习兄弟省市改革开放先进经验,走江西经济发展的新路,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现在全国各地的建筑师代表来到这里,对促进江西省建筑师与全国同行的学习交流大有好处,欢迎大家对江西省的建设出谋划策,留下宝贵意见。
江西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院长喻家凯也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对中国建筑学会周畅秘书长、马国馨院士、罗德启副理事长以及全国各地的建筑师代表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表示建筑师分会的学术年会在南昌举办,是江西省建筑师同行们学习的好机会,希望大家有加强交流都有大的收获,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建筑师分会理事长马国馨院士,代表建筑师分会第三届理事会向大会作了工作报告。马国馨院士在报告中总结了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四年来的主要工作及所取得的主要成绩,概述了所完成的由中国建筑学会及政府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总结了建筑师分会下属各专业委员会的工作情况,同时也对工作中的问题与体会向大会予以说明。马国馨院士在报告中指出:四年以来,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第三届理事会在中国建筑学会的领导下,认真学习和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紧密联系国民经济建设的实际,团结、带动全国广大建筑师、建设科技工作者,积极推动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人才战略,积极开展各种学术活动和学术交流,担当起党和国家联系广大建筑师、建设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的重任,为我国建筑创作、建筑理论和建筑技术的进步、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我们深深感到建筑师这个职业群体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肩负的责任。最后马国馨院士讲,希望新一届理事会,继承发扬建筑师分会的优良传统和严谨的学术作风,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勇于探索,积极实践,团结广大建筑师为繁荣中国的建筑创作,为提高本土建筑师的职业地位,不断开创分会工作的新局面。
建筑师分会副理事长刘燕辉代表建筑师分会第三届事事会,向大会做了有关财务工作的报告。
全体代表以鼓掌的方式对上述两个报告予以通过。
会议选举产生了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
10月12日下午和13日全天, 举办了“2005城市发展与节约型建筑”为主题的学术年会,罗德启、庄惟敏、刘顺炎、张 磊、朱敦智、曹 伟、蒋伯宁、邵韦平、彭其兰、黄 汇、刘燕辉、吴永发、宋德萱等代表,分别以《城市与建筑走节地型道路的几点思考》、《中国建筑节能的低技术策略思考》、《生态建筑技术及其在城乡一体化工作中的开发利用》、《注重对住宅的理论研究》等为题,围绕城市建设与建筑中如何做好节能省地工作,如何在建筑节能中落实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与实践,如何将生态建筑技术应用到城乡建设之中,对现有城市建设中生态建设的分析及研究等问题做了学术报告。
从本届学术年会的大会发言及论文集可以明显看出,从落实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出发,专家们具体而细致地分析了为什么建筑节能技术与设计迄今难推广的原因,认为确立科学发展的工程节能观,并重视适度的节能设计技术,是能否加快建筑节能及优化设计的关键。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理事长马国馨院士在讲话中强调,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结合国情与结构调整,适时地开展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节约型城镇相结合,要善于抓住建筑界的热点与焦点,充分发展中国建筑师在建筑技术与建筑文化上的优势。建筑师分会副理事长邵韦平则结合大型公共建筑设计的实践,提出了增强建筑师自主创新能力对探求建筑节能的特殊意义,其核心是建筑师们要特别警惕来自观念上的墨守成规。建筑师分会刘燕辉副理事长则通过对住宅理论研究的阐述,特别建议在建筑设计规范中要增加对可再生能源应用的相关指标,如他具体地计算过,以一个10万平方米的小区计,建设1万平方米的太阳能集热器,即可少建5000平方米的绿地,从而达到省地节能的目标。
简约实用既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点,也是对实事求是地落实建筑“四节”的关键思考。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罗德启在“城市与建筑走节地型道路的几点思考”一文中强调了五个要点:⑴基本国情决定必须走资源节约型的道路;⑵规划建筑标准要适当超前,延长建筑使用寿命,以提高节约度;⑶墙体改革是节约土地的有效途径,因为建筑废弃物中的混凝土块、废铁、木头等均可转化为可再生资源和再生产品;⑷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拓宽城市空间发展的新途径;⑸节能不仅要算经济帐,也应把资源保护的帐一同考虑,尤其倡导使用地方建材,减少物流上的损失。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庄惟敏的论文颇具新意,他结合国外成功节能技术,针对中国建筑节能尚存的两个关键点展开分析:其一,必须注重地域和气候特点的建筑设计策略研究,他认为在发展中的国家要立足国情;因地制宜搞节能,尤其要关注那些替代的适宜技术与方法,如通过建筑师自身的努力,在生物气候设计上就可很好地控制住一些气候要素对建筑的不利影响,而增加对建筑与人有利的作用,在这方面有大量的经济可行的作法在中国尚属“空白”;其二,要特别倡导建筑节能设计的中间技术与低技术策略。他认为,虽然高技术是发展方向,但建筑师是否考虑了还有更省钱的方法。建筑节能要真正推广必须要让建筑师明白,我们的设计是靠花“别人的钱”来达到效果的,一定要让人家感到为节能投资是值得的。为此,庄惟敏院长倡导的思路是,要观念更新,要利用建筑节能之契机来一个低技术的革命,这绝不是倒退,而是一种建筑节能策略在哲学意义上的升华。他尤其引用西方建筑大师在几十年前的节能设计原则即要为星球和谐而设计;要为精神平和而设计;要为身体健康而设计。可见,只有注重成熟的中间技术及低技术的深度发掘和巧妙利用才可真正寻到中国建筑节能适宜之路,这正是构成建设广义资源节能型建筑的有效思考及新探索。
专家们的报告或引经据典,或总结实践,从不同层面和角度论述了在城市建设与建筑设计中注重搞好节约型建设的经验和理论,许多观点都结合了中国国情和实践经验,这无疑对建筑师们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起到非常好的示范作用,许多新的观点也使与会者对建设节约型建筑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来自江西省、南昌市的众多建筑师及在校大学生近150人聆听了诸位专家的精彩报告,并表示热烈欢迎。
大会期间,江西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还组织了专场文艺演出慰问与会代表,并利用晚上时间组织与会代表参观南昌红谷滩秋水广场音乐灯光喷泉,还游览了南昌的夜景市容。代表们对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南昌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大会得到了江西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的大力协助和支持,全体与会代表对他们所付出的努力表示深深地感谢。
建筑师分会供稿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第四届理事会
理 事 长:马国馨
副理事长:邵韦平 刘燕辉 宋 源 沈三陵 赵元超 冯明才 景政治 刘 毅 张俊杰
秘 书 长:邵韦平
副秘书长:单 军、王志民
理事73名(以姓氏笔划为序):
丁 建 马国馨 王伯伟 王洪礼 王陕生 王曙光 毛 昆 方子晋 左玉琅 付正浩 冯明才 布正伟 朱小地 庄惟敏
纪 萌 刘 毅 刘小平 刘临安 刘晓钟 刘燕辉 刘骥林 孙礼军 许迎新 宋 源 李玉堂 李志辉 李拱辰 李秉奇
吴卫平 吴永发 吴雪岭 杨 瑛 杨 晔 沈三陵 谷云瑞 张 铮 张南宁 张俊杰 邵韦平 陈衍庆 单 军 尚立滨
金 磊 罗德启 周 恺 周 畅 陆晓明 孟建民 范 欣 倪 阳 武国萍 赵元超 赵嗣明 胡 越 钱 方 徐 锋
徐 勤 徐全胜 徐延峰 凌君达 黄 汇 黄汉民 黄星元 蒋伯宁 韩冬青 景政治 曹 伟 董丹申 董孝论 颜纪臣
秦佑国 薛 明 黎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