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部和中国科协的领导下,我会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学习落实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坚持深化学会的改革,同时充分发挥学会专家荟萃的优势和政府助手作用,积极开展活动,为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辞旧迎新之际,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城乡建设为中心,积极开展学术活动
积极开展学术活动是学会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不断繁荣学术思想,提高学术水平,促进我国的城乡建设事业,学会重点开展了如下学术活动:
1、 国内学术活动
⑴、召开了生土建筑与生态环境学术研讨会
为交流和研讨生土建筑在21世纪的发展战略,提出未来生土建筑的研究和发展方向,以促进西北地区的经济和环境建设,我会于5月27日在兰州主办了生土建筑与生态环境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及西北地区的建筑方面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100余人。会议的学术交流内容,从整体上反映了建筑界在生土建筑及生态环境设计领域的研究和探索,全方位地揭示了生土建筑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贯彻了资源的节约、再生和可持续利用,使生土建筑的生态设计理念和设计品质得以提升,展示了生土建筑的特有优势,为摆脱生态、资源和能源危机找到了一条途径,为创新生土建筑、节约土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营造一个适合人类居住健康、舒适的生态环境做出了贡献。很多专家在会议发言中谈到的一些构思新颖的设计方案,都从不同角度考虑了当地居民的经济条件和生活水平,针对性强、容易操作、具有明显的示范和借鉴价值。
⑵、组织了资源建筑与可持续发展学术交流会
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于2002年9月在四川成都召开,我会在中国科协此次年会中,组织了第十分会场的活动,会议以“资源建筑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同时还安排了“资源建筑与环境、建筑设计与节能、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实例、建筑材料及环境保护”等相关分题。我会理事长、建设部原副部长宋春华出席了会议并在会上做了题为“住宅建设与资源节约型发展模式”的报告。同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钧等八位专家围绕会议主题也在会上做了专题发言,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
⑶、举办了《首届中国绿色生态住宅设计大赛》
为引导建筑师全方位地认识绿色生态住宅的特征,探讨绿色生态住宅的设计模式,更新设计观念,激发建筑师的创作热情,推动住宅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我会上半年主办了《首届中国绿色生态住宅设计大赛》。本次大赛受到了关注绿色生态主题的建筑师和在校学生的普遍欢迎,参赛踊跃。本次竞赛共收到149项国内外参赛作品。经过评选,最后评选出二等奖7项,三等奖9项,优秀奖43项。本次设计大赛参赛作品内容丰富,从整体上反映了建筑设计界在生态住宅设计领域的研究和探索,贯彻了资源的节约、再生和可持续利用,促使设计师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生态住宅,使住宅的理念和品质得以提升,其内容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前瞻性和国际性的特征,同时也反映了新一代建筑师们的创作精神和环保责任感。
⑷、组织举办了“2002年全国经济适用住宅设计方案竞赛”
为提高建筑界对经济适用住宅创作设计的关注力度,根据建设部住宅建设的工作部署,在建设部领导及建设部有关司局的大力支持下,我会于2002年4月举办了“面向中、低收入居民的经济适用住宅”全国设计竞赛。目前竞赛已收设计方案近500个,待竞赛评选结束后,将在京举办专题学术会议。
2、 国际间学术交流活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加入WTO和我会筹办的北京世界建筑师大会影响的扩大,我会同各国建筑界及境外同行的交往活动日益增多,主要活动有:
⑴、举办国际建协《北京之路》工作组研讨会和优秀作品展
以“资源建筑”为主题的国际建协第21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于2002年7月23日至26日在柏林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我会和国际建协《北京之路》工作组联合组织了“建筑与地域文化”学术研讨会。《北京之路》工作组主任叶如棠、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宋春华、国际建协主席瓦·斯戈塔斯和秘书长理贵特等出席会议并在会上讲话。埃及建筑学会秘书长Sief-Allnan等8位专家、学者就建筑的全球性与地域性;地域文化与城市特色;旧城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传统文化与社区生活;建筑技术与设计创新;环境资源与绿色建筑等做了精彩的发言。由于选题新颖,报告人准备充分,大会吸引了130余位中外建筑师参加会议。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建筑创作设计竞赛优秀作品展”,由于展览内容丰富,策划和准备工作到位,在国际建协的主题展览中影响很大,每天都吸引了大批的参观者观看。
⑵、召开了中德第六次建筑与城市规划研讨会
2002年5月,我会与大连市规划局、德国海因里希·博尔基金会共同主办了“中德第六次建筑与城市规划研讨会”。会议主题为:21世纪大连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与会代表120余人(其中德国代表14人)。宋春华理事长和大连市副市长宋曾彬同志出席会议并致辞。12位中德专家、学者在会上所作的富有吸引力的学术报告,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
⑶、举办了中英城市建筑规划、设计研讨会
2002年6月12日,我会和英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在北京举办了“中英城市建筑规划、设计研讨会。”150名中外代表出席了会议,中英双方7位专家在会上做了学术报告。
⑷、举办了“第四届亚洲建筑国际交流会”
2002年9月,我会和重庆市建委联合主办了“第四届亚洲建筑国际交流会”,会议的主题为:资源建筑与现代技术。分题包括建筑经济与建筑发展、地域文化与建筑文脉、生态环境与绿色建筑现代建筑结构技术(公共建筑住宅)。中外代表280多人出席了会议(其中境外代表140余人)。49位中外专家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就共同关心的课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⑸、举办了“中西建筑专题研讨会”
2002年10月23日,我会与西班牙建筑师协会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举办了“中西建筑专题研讨会”,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建筑设计院、建筑院校及有关媒体约140人出席了研讨会。
(二)、发挥助手作用,积极协助主管部门的工作
1、组织了第二届“梁思成建筑奖”的评审工作
根据建设部的部署,我会开展了第二届“梁思成建筑奖”的评审工作。2002年7月在北京召开了“梁思成建筑奖”提名工作会议,并于8月在北京召开了评审委员会会议,评出了“梁思成建筑奖”获奖者。
2、召开了分会工作会议暨学科发展研讨会
为进一步加强对各分会工作的管理,保证学会的学术权威性,发挥好学术交流工作的主渠道作用,中国建筑学会分会工作会议暨学科发展研讨会于2002年6月在北京召开,来自20个分会的相关领导、专家以及总会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共3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上传达并介绍了中国科协《关于撰写2001年学科发展蓝皮书的通知》精神和计划安排以及我会撰写工作开展的步骤。
3、举办了建筑工程设计责任保险培训班
为促进我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转移勘察设计单位和执业人员在设计工作中的经济风险,逐步实现我国勘察设计企业与国外这一领域在管理制度上的接轨,提高勘察设计企业在建筑工程设计市场中的竞争力,以尽快在我国勘察设计行业中实行工程设计责任保险工作,受建设部委托,我会于2002年11月在海口市举办了“建筑工程设计责任保险培训班”。培训班聘请的相关专家就企业设计责任保险相关问题,包括我国工程设计责任保险的开展动态和存在问题;建筑工程设计责任保险有关条款及相应说明;以及目前国家现行的政策和法律等专题进行了报告。已经开展此项工作的深圳市应邀到会介绍了他们的先行经验。培训班期间,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的主管领导还在会上介绍了该项工作的开展意见和计划。
(三)、积极开展科技咨询工作,努力为建设行业服务
1、2002年8月23日,组织了铝合金空间结构应用技术研讨会。来自京津地区建筑设计院,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20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上,美国CONSERVATEK公司总裁唐纳德和该公司总工程师阿尔丰索先生介绍了该项产品技术性能和设计应用实例。与会代表就该产品相关技术问题与美国专家进行了深入讨论。研讨会受到该公司专家和与会代表的欢迎。会后,许多与会单位同该公司建立了业务联系。
2、举办了烟台城市与建筑特色学术研讨会
受烟台市政府委托,我会和烟台市政府于2002年8月在烟台举办了“烟台城市与建筑特色学术研讨会”。会议组织参观了烟台市市容、市貌,观看了烟台市近年来城市建设的多媒体光盘,与会领导、院士、建筑大师和专家们以烟台市的规划和建设为背景,切磋并交流21世纪烟台城市整体规划和设计特色,提出了烟台市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此次学术研讨会上专家们的意见,给烟台市建设决策者们提出了新的思路和设想,密切了城市发展和建筑创作的关系,进一步推进了烟台市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向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人性化和更高层次发展,进而为烟台人民营造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生存环境
3、发挥学会专家荟萃、公平、公正的优势,组织力量为相关项目提供设计咨询服务,既解决了实际工程中的问题,又提高了学会地位,还为学会带来了一些经济效益。主要项目有:大连的城市规划、唐山祥德里小区规划、北京沙河高教园区、北京圣福华国际贸易中心、温州泊岙山庄高档住宅区的规划设计方案评审工作等。
(四)、组织工作
1、开展了我会分支机构的复查登记工作,并于4月份将各分会复查登记材料汇总,经报建设部和中国科协初审合格后,已于5月由中国科协报送民政部最后审批。
2、为了进一步加强学会的组织建设,落实我会十届二次常务理事会“关于加强对个人会员的管理”的决定精神,自2002年4月进行了个人会员的重新登记工作。
3、为了充分发挥学会各个工作委员会的作用,改组了各个工作委员会的组成人员。
(五)、刊物出版工作
进一步加强了对我会所属的10种学术、科普期刊的管理工作,由于管理严谨、规范,均未发生违反国家出版规定的现象,各个刊物编辑部积极克服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保证了刊物的正常出版,并在不断提高刊物质量的前提下,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由我会秘书处主办的《建筑学报》、《建筑结构学报》和《建筑知识》三个刊物,在境内外建筑界享有着良好的声誉并具有重要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尽管三个刊物面临着行业竞争、邮费上涨、订数浮动、经营困难、编辑力量不足等困难,但各个编辑部千方百计为提高刊物重量、改善刊物经营做出了积极努力,宣传了我国建筑学术科技成就,满足了读者需要,受到业界的好评。
(六)、综合统计数字
序号 |
内 容 |
次(团组) |
人次 |
备 注 |
01 |
国内学术活动 |
155 |
16,340 |
|
02 |
国际学术活动 |
5 |
950 |
|
03 |
接待国外团组来访 |
28 |
72 |
|
04 |
派出出访团组 |
5 |
45 |
|
05 |
科技咨询项目 |
7 |
||
06 |
举办培训班 |
1 |
70 |
|
07 |
设计竞赛 |
2 |
4,700 |
|
08 |
设计竞赛获奖作品展览 |
1 |
6,000 |
柏林大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