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8日,做为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百年庆典系列活动之一“沈阳印迹”图片展在沈阳建筑大学长廊拉开了序幕。上午10时,在长廊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参加开幕式的嘉宾领导有省科协副主席王元立、学会部部长冯玉沈、沈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党委书记于连胜、沈阳市档案局副局长许光明、九·一八博物馆馆长井晓光、沈阳市少儿图书馆党委书记洪忠党、沈阳市宫博物院副院长李声能、沈阳故宫博物院原党委书记姜念思、张学良故居博物馆副馆长曲香昆、张学良故居博物馆原馆长杨景华、沈阳著名收藏家詹洪阁等。沈阳建筑大学党委书记张福昌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沈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党委书记于连胜致辞并为沈阳建筑大学题字。辽宁广播电视台、沈阳电视台、辽沈晚报、沈阳日报华晨商报、时代商报、纵横咨询周刊等多家媒体到会报道。“沈阳印迹”图片展在沈阳建筑大学千米长廊供沈阳市民公开参观,来自全市不同阶层的参观者参加了开幕式。
这场展览集结了多家机关团体的力量,这其中包括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辽宁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沈阳市文物局、沈阳大学、沈阳市档案馆、沈阳市博物馆学会及沈阳建筑大学建筑研究所等主办单位。展览做为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百年庆典系列活动之一,着重展示了沈阳近现代历史中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建筑,其中一些建筑已在过去的日子里随城市的快速发展而消逝,还有一些保存至今日但却被世人淡忘。本次展览通过展示真实清晰的历史图片,使今日的人们重新见识了这些建筑在上世纪的风采。
沈阳建筑大学张福昌书记在讲话中提到,感谢“沈阳印迹”图片展给广大师生提供了一场文化盛宴,唤起了同学们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意识,希望有关部门多多组织类似活动,并预祝此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沈阳印迹”图片展共展出了300余张历史照片,其中一些还是第一次展示在沈阳市民面前。展览共分3个部分,分别以“逝影回眸”、“百年见证”和“我爱我家”为主题,在图片所展示的沈城古貌中,不仅包括有“一宫两陵”为代表的沈阳清文化历史的优秀文化遗产,还包括了上世纪沈阳城的市井风情、工商业建筑、市政类设施和道观寺庙等。
在本次展览的主办方中,一支由民间自发组织的团队格外引人瞩目。他们是由志愿从事记录与保护辽宁地区文化遗产的各界人士组成的,他们的名子叫做辽宁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这个团队以翔实记录各时期辽宁地区的文化遗产为己任,以加强大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促进文化传承为宗旨。多年来,他们成功地组织策划了多次活动,对辽宁各地区的文化遗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记录。
这群人凭着一份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感,用心和双脚踏遍了沈阳及辽宁的大片土地,记录对象涵盖了老建筑、老物件、历史文化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大历史事件及人物等。记录方式主要以照片、录音、录像为主,并将记录成果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在互联网及报刊上发布。经过我们的努力,许多散落民间乡野的文物被我们发现和记录,并多次向省市文物保护部门提供了珍贵的文物线索。那种对历史文化名城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被最大程度地激起,让市民更深切地体会到了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也进一步唤起了广大市民在城市发展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本次活动亦得到了政府部门的支持和赞助,这也可以看成是政府在为构建文化遗产保护公众参与体系而作出的一次尝试。沈阳建筑大学千米长廊供沈阳市民公开参观。
为了更好地起到文化传承的作用,接下来该展览还将在沈阳的其他高校、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及辽宁省图书馆等地轮流展出。

这场展览集结了多家机关团体的力量,这其中包括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辽宁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沈阳市文物局、沈阳大学、沈阳市档案馆、沈阳市博物馆学会及沈阳建筑大学建筑研究所等主办单位。展览做为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百年庆典系列活动之一,着重展示了沈阳近现代历史中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建筑,其中一些建筑已在过去的日子里随城市的快速发展而消逝,还有一些保存至今日但却被世人淡忘。本次展览通过展示真实清晰的历史图片,使今日的人们重新见识了这些建筑在上世纪的风采。
沈阳建筑大学张福昌书记在讲话中提到,感谢“沈阳印迹”图片展给广大师生提供了一场文化盛宴,唤起了同学们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意识,希望有关部门多多组织类似活动,并预祝此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沈阳印迹”图片展共展出了300余张历史照片,其中一些还是第一次展示在沈阳市民面前。展览共分3个部分,分别以“逝影回眸”、“百年见证”和“我爱我家”为主题,在图片所展示的沈城古貌中,不仅包括有“一宫两陵”为代表的沈阳清文化历史的优秀文化遗产,还包括了上世纪沈阳城的市井风情、工商业建筑、市政类设施和道观寺庙等。
在本次展览的主办方中,一支由民间自发组织的团队格外引人瞩目。他们是由志愿从事记录与保护辽宁地区文化遗产的各界人士组成的,他们的名子叫做辽宁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这个团队以翔实记录各时期辽宁地区的文化遗产为己任,以加强大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促进文化传承为宗旨。多年来,他们成功地组织策划了多次活动,对辽宁各地区的文化遗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记录。
这群人凭着一份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感,用心和双脚踏遍了沈阳及辽宁的大片土地,记录对象涵盖了老建筑、老物件、历史文化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大历史事件及人物等。记录方式主要以照片、录音、录像为主,并将记录成果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在互联网及报刊上发布。经过我们的努力,许多散落民间乡野的文物被我们发现和记录,并多次向省市文物保护部门提供了珍贵的文物线索。那种对历史文化名城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被最大程度地激起,让市民更深切地体会到了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也进一步唤起了广大市民在城市发展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本次活动亦得到了政府部门的支持和赞助,这也可以看成是政府在为构建文化遗产保护公众参与体系而作出的一次尝试。沈阳建筑大学千米长廊供沈阳市民公开参观。
为了更好地起到文化传承的作用,接下来该展览还将在沈阳的其他高校、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及辽宁省图书馆等地轮流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