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瓯卜同志是中国建筑学会第五届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参与中国建筑学会工作近30年,是积极开创学会工作的领导人之一。他同时兼任《建筑学报》编委会主任多年,也是《建筑学报》的领导和积极作者。
金瓯卜同志于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6月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长期在上海从事地下党的学运工作。解放后,除建国初期从事一段时间的工商业管理工作外,以后一直都致力于建筑业的开创与发展,将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建设事业。他当之无愧地可以说是建筑界的一位老兵,他战斗的一生也确实不平凡。
金瓯卜同志在中国建筑学会担任秘书长主持秘书处工作期间,心系学会工作和事业的发展,兢兢业业,尽心尽力,筹划和参与了学会多项重要活动的开展,为提升学会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为学会的基本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他是新中国第一家国营建筑设计院的创办者。三反五反后,他即受命组建华东建筑设计公司,即为以后的华东建筑设计院。六十年来,它至今仍是我国享有盛名的大型设计院之一。金瓯卜在该院主持工作期间,大肆网罗人才,并培训了千余名青年建筑技术人员,支援各地。这些人后成为各地地方建筑设计院最初的支柱力量。他还分别和南京工学院、同济大学合作创办了“中国建筑研究室”和“建筑材料试验所”。
他是我国当时最大的建筑设计院——建工部北京工业设计院的组建者之一,长时间担任该院院长,领导和承担过多项“156项国家重点工程”的建筑设计、援外工程项目和民用建筑工程的设计,制定标准设计图集,为国家基本建设和城市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对国庆十周年十大工程,金瓯卜除参加评选审定方案外还直接领导设计北京火车站和农展馆,并经周总理指定担任了人大会堂结构安全审查组组长。
他是我国第一个倡议开发浦东的人。
早在1984年“上海城市总体规划专家讨论会”上,金瓯卜提出了应修改上海原来向两翼延伸发展的“摊大饼”式的发展方案改为将开发浦东作为上海发展战略性决策的建议。还对开发浦东应采取的政策和具体措施等作了详细的论述。两个月后上海市将修改原城市总体规划的意见上报中央,后国务院正式发文批准了修改后的上海城市总体规划。1990年小平同志作出了立即开发浦东的重大决定。
他组建了我国第一个中外合作的民办建筑事务所——“大地建筑事务所(国际)”
离休后金瓯卜奉当时中央书记处书记芮杏文同志的委托,按照中央改革开放的政策,组建了“大地建筑事务所(国际)”,把竞争机制引入建筑设计的领域,进行了和国际接轨的尝试。这一举措改变了国营建筑设计院的一统天下,促进了民用建筑设计事业的发展。
他组织成立了我国第一个民办的大地乡村建筑发展基金会。
金瓯卜放弃在上述大地建筑事务所的工资收入,加上中方董事们所放弃的红利和大地建筑事务所的一些捐献,集合起来成立了“大地乡村建筑发展基金会”。在十五年时间里,基金会资助了老少边穷地区、古镇如周庄的保护、窑洞抗震、口岸有序建设、海岛淡水工程等72个不同的村镇建设的规划项目和技术支援,并进行推广。同时培训农村建设的技术人员,对促进我国乡村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他与一批有志乡村建设的专家学者共同组建了第一个“生土建筑研究会”
他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我国广大农村建房很多都是利用土坯或夯土来建造房屋,量大面广,建筑安全是个很大问题。他组织联系了一大批有志于农村建设的专家学者,在中国建筑学会领导下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生土建筑研究会,专门从事调查研究我国生土建筑的传统做法、经验和存在问题,大声呼吁各地重视生土建筑的安全问题,大力培训生土建筑的技术力量。
晚年时因身体原因,他已不能外出从事调查研究,但关心农村建设的思想和愿望没有变。他组织编写了第一本具有现代文明知识供农村青年阅读的《跨世纪(1995~2005)中国历书》,并将大地乡村建设发展基金会的最后一笔资金捐献给了河北易县水灾移民区建希望小学和青海循化县的一个藏民小学作为发展经费。后他又组织捐书捐款给该地农村学生。近年他和老伴为师范学院毕业生去西部地区支教捐款10万元;为助养农村16名艾滋病孤儿累计捐款近15万元;并资助了24名琅琊山老区的白内障患者脱盲。
金瓯卜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孜孜不倦的开拓开创精神,对同志的热情关怀,助人为乐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沿着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进!
(作者: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