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海峡西岸,潮涌连天,生机勃发。由中建股份、中建七局、中建三局、中建四局、中建东北院、中建上海院共同出资、合力打造,将“中建七局三公司”整体翻牌改制的“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诞生于这片热土。回溯三十年,以中建七局三公司为代表的中建人业已深深扎根八闽大地,用辛劳和汗水打造了无数的建筑经典和城市地标;展望未来,强强联手的“中建海峡”必将厚积薄发,续写福建发展、海西腾飞的绚丽华章。
南征北战铁军 福建发展先锋
夏日榕城,天气炎热,但位于福湾路的福州海峡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项目却依旧加紧施工,丝毫不敢怠慢。这一项目占地1100亩,总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是福建省最大的体育中心, 2015年将作为第八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的主会场。体量大、面积广、技术新、工期紧,一年多来,中建七局三公司福州海峡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项目部全力以赴抓建设,全体员工刻苦钻研技术、创新管理。项目部被福州市总工会授予“市工人先锋号”。
海峡奥体中心建设,只是中建七局三公司在福建发展、海西建设中劈波斩浪、勇立潮头的缩影。
历史上,中建七局三公司有着传奇经历和赫赫战功。在60年的岁月中,这家公司经历了从企业到军队,再由军队到企业两次跨越性转变,每走过一步,都在中国建筑史上留下重要印记——
1952年,公司创建于上海,为华东第一建筑工程公司;1955年调西安从事国家“一五”时期的156项重点工程建设,为西北第一建筑工程公司;1958年南下广州,为中南三公司;1965年入川从事“三线”建设,为国家建工部二局三公司;1966年8月经国务院 、中央军委批准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第二十一支队二O三团;1976年部队奉命急调唐山执行抗震救灾和抢修抢建任务;1983年10月奉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移防福州集体转业改编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第三建筑公司;2007年末,伴随着中国建筑总公司整体改制上市,这家企业更名为中建七局第三建筑有限公司……
从“南征北战铁军、祖国建设先锋”到世界500强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的十强号码公司,是“责任”打造了这支坚强高效的团队,积极参与唐山地震、汶川地震两次灾后重建便是最好写照。
特别是扎根福建30年来,“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更是造就了中建七局三公司人勇担责任的央企风范。他们以安全生产与精心施工为准则,一次又一次为八闽大地添砖加瓦,一次又一次向八闽儿女交出完美答卷。
30年里,这家公司以精工细琢的专业水准承建了以福州外贸中心酒店、福建电力大厦、福州平安大厦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省、市重点工程项目,打响了企业品牌战略的第一战。
随后,公司遵循中建股份公司区域化发展战略,逐渐形成了以福建本部为核心市场,以广东、广西为重点市场的“1+2”经营格局,聚焦目标区域,打造品牌效应,又先后成功打造了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师范大学体育馆、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福州市传染病医院、福州市洋里污水处理厂、武夷山茶博园等国家和省级优秀项目。
精益求精出精品。在“精品工程”理念带动下,该公司建设的海南三亚亚龙湾中心广场、厦门海关业务办公大楼、南京军区福州总院门诊楼和秦皇岛第一医院外科病房楼等四项工程勇夺中国建筑业最高奖项——鲁班奖。
抓机遇迎挑战 与海西共腾飞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伴随海西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福建吹响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号角。尤其是去年,海西《规划》、平潭《规划》和厦门综改《方案》先后获国务院批准,福建发展、海西建设机遇前所未有。良机当前,作为中建股份公司在闽唯一法人子公司,中建七局三公司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企业转型创新放在突出位置,积极投身福建“五大战役”,锁定福建十大增长热点区域,加大高端对接,加快业务转型,创新合作模式,在融资建造业务领域实现质的飞跃。
他们先后与福建省、福州市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工业产业园建设暨综合开发投资合作意向书》的签订,让中国建筑牵手福州市政府,在合作意向框架下,福州市生物医药和机电产业园区项目的战略启动,2015年城运会主体育场——福州海峡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项目的横空出世,揭开了中建七局三公司在福建省开展融资建造业务的关键一页。此外,中建七局三公司还承接了福州软件园五期、福州中旅城二期、福建松建高速公路、东山苗圃保障房工程等一大批高、大、新、特、难工程,逐步成为福建“十二五”城市建设的主力军。
好机遇意味着新挑战!面对“五大战役”对项目建设提出的特殊要求,中建七局三公司狠抓科技创新,2010年成立企业技术中心,每年投入上千万元作为年度科技基金,加大科技研发、探索绿色低碳施工。目前公司拥有国家级工法4部,国家QC成果82项,国家专利88项,先后荣获国家级荣誉百余项,省部级荣誉200余项。建筑总高度226米的天津于家堡金融中心工程引进了国际最先进DOKA自动爬升模板体系,在超高层施工领域树立了崭新的技术丰碑;福州恒力城项目率先使用钢栈桥施工技术,开创了深基坑施工领域的又一先河;福州东方名城项目引进日本先进的模板施工技术,大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提升了工程质量和效益。
如今的中建七局三公司稳居福建省100强企业,福建省总承包20强企业,入围福建省优先扶持的15家企业。2011年,公司完成营业收入73.56亿元,在中建股份公司号码公司排名第十,继续保持福建建筑业排名第一。公司还先后获评全国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全国质量管理优秀企业、全国建筑业先进企业、全国技术创新先进企业、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福建省建筑业先进企业、福建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好风凭借力 扬帆再远航
不久前,中建股份公司作出决定:以中建七局三公司为基础,在福建组建“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集中各方优势资源,打造一个集设计、开发、房建和基础设施建设全产业链“四位一体”的新型组织形式,立足“海峡西岸”,打造海西首选投融资建造合作央企。
这是中建集团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因为不论对于福建发展、海西建设的实际需要,还是对于集团未来发展,这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棋。
看外部,福建发展气势如虹,“五大战役”如火如荼,“三维”对接风生水起。“五大战役”目标宏伟、任务艰巨,客观需要规模大、品牌好、质量优、社会责任感强的建设企业带头,承担一批重量级的项目建设,打造精品示范工程。福州作为中建股份公司战略合作以及中建七局投融资拓展的重点中心城市,也迫切需要一个更加具有综合实力的经营实体,以匹配建设要求。在产业上,伴随着福建省“三维”项目对接的坚实步伐,央企纷纷进驻福建,抓龙头、铸链条,抢抓海西发展机遇。而“中建海峡”的“全产业链”旗舰开进福建,必成为行业新龙头,带动产业链延伸、拓展,引领福建建筑行业跨越式发展、集群式挺进。
看自身,组建“中建海峡”对“中国建筑”在海峡西岸的品牌优势构建将起到积极带动和支撑作用。今日福建,聚集着中建内部众多产业资源,在产业配置上已初具城市综合建设的“全产业链”形态, “中建海峡”毫无疑问能更好抢抓海西建设发展机遇,扩大“中国建筑”作为“首选战略合作商”的区域影响力;同时通过投资业务的拉动,也能更好带动中建各施工、设计及专业公司实现产业链上的组团发展。
看市场,2010年12月中建股份公司与福州市政府签订了200亿元的滚动投资合作协议,福州市将“中国建筑”列为城市建设合作首选央企,提供了稳定而有前景的“大环境”。“中建海峡”在福建地区已锁定和落实了一批重大“全产业链”城建合作项目,并拥有高度组织关系本土化优势和整体发展优势,也有着充足的人力资源,能保证中建股份公司总部服务向经营生产前沿阵地延伸到位,进一步筑牢“中国建筑”在福建地区“央企一流、行业排头”的引领地位,鼎力促进福建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天时、地利、人和,“中建海峡”应运而生:在对中建七局三公司进行净资产评估后,由中建股份公司、中建七局、中建三局、中建四局、中建东北院、中建上海院对其进行增资扩股,“中建海峡”破茧而出。
值得关注的是,除中建股份公司和中建七局外,参与组建“中建海峡”的队伍阵容强大,可谓“强强联手”。如中建三局,拥有超高层复杂体系巨型钢结构安装成套技术,大跨度三维空间钢结构体系研究与安装技术等九大科技优势;中建四局,具备 “房建主业、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三大支撑的经营格局,在国内超高层建筑领域成为业界领先;中建东北院,为国家大型综合建筑勘察设计单位,在超高层、钢结构、交通博览建筑、商业建筑、医疗卫生建筑、体育建筑、行政与办公建筑、现代住宅建筑、城市综合体建筑以及大型工业建筑等方面技术优势明显;中建上海院,是以建筑设计为主的国家大型甲级建筑设计院,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室内设计、施工图审查和工程咨询均是其“强项”,是华东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建筑设计企业之一……
六十甲子天地轮回,三十风华筑福理想。
伴随着海西经济区的历史性跨越发展,“中建海峡”巨轮扬帆起航。未来,它将以海西区域为核心市场,坚持高端经营、本土经营和全产业链经营。以总承包建造为“拳头产业”,以投融资建造一体化为“新型模式”,以全产业链协同为“发展特色”,实现企业由传统建造向综合建设、由单一发展向区域带动、由“经营规模型”向“品质效益型”的三大转变,与海西经济区共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