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杨村正在兴建中的一期36套“别墅” 记者何晓刚 摄?
第3站:新洲区潘塘街罗杨村
放弃数十万元的年收入回乡任村官
建筑老板垫资筑出山村新貌
灰色联体“别墅”,宽阔的村广场,彰显罗杨村的与众不同。
1月8日上午,新洲区潘塘街罗杨村“别墅”工地,村委会副主任罗治金反复叮嘱工人,“水泥要和均匀,房子才盖得扎实。”
2012年,身为武汉华海建筑公司老板的罗治金,垫资200多万元为罗杨村的乡亲们兴建一期36套“别墅”。
罗杨村,村民891人。该村地处麻城市行政区划内,是武汉有名的“飞地”。
未来3年,罗杨村新农村建成,将拥有自己的村办养老院、幼儿园。
【山村印象】
交5万元即可住“别墅”
穿过麻城铁门乡蔡大村,才能进入新洲的“飞地”罗杨村。
置于凌乱的农村村湾之中,眼前的罗杨村显得尤其特别。入村的水泥路、宽阔的村广场、高耸的路灯、容纳村民办红白喜事的大厅,以及气派的联体“别墅”……
罗杨村新农村一期工程建设正“如火如荼”。今年春节前后,36户偏远村湾的农民就可集中搬进崭新的“别墅”。
村里利用了新洲区土地增减政策,把原来的村湾宅基地复为耕地的补贴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
一套别墅成本价13.5万元,算上补贴,农户只需交5到7万元。
“武汉的罗杨,幸福的村庄”,身处麻城的罗杨村,悬挂着巨大横幅,显示着自己作为一名武汉人的自豪。“邻村的麻城人说,干完农活就到武汉逛一逛。”
目前,罗杨村20多位村民开上了小汽车。
【山村人物】
建筑老板垫资建新农村
罗治金,今年51岁,是罗杨村最早外出打工的人,也是村里最早富裕起来的农民,曾经的村“首富”。
年轻时,因无钱继续学业,他读完高中就来到了武汉工地打工。有知识,能看图纸,又特别能吃苦,1985年他就当了包工头。
1990年,当村民都还住着土墙房和砖瓦房时,罗治金就手握40万元存款,住上了村里的第一栋楼房。
村“首富”的榜样力量,让大批罗杨村年轻人外出打工。此时,他也从村里带出20多名小伙子到工地当学徒,后来这些人成为建筑行业的技术骨干,每天拿200元到800元不等的工资。
2011年,罗杨村换届选举。罗治金回到了老家任村官。罗治金先是掏9万元,帮村里挖了12口塘堰,提升了罗杨村的抗旱能力。去年,又垫资200万元搞新农村建设,自己不赚一分钱。
“帮村里干事,还自己掏钱。”罗治金当村官遭到妻子的埋怨。“回家一年损失几十万元,但既然选择回来,就是想帮老家乡亲们办些实事。”
【山村未来】
将办养老院和幼儿园
1600平方米的党员活动中心,配置了文化室、阅览室、远程教育室,还有社区卫生服务室……这些崭新的变化,就发生在这两年间。
“新一届村委会一直在思索,如何帮农民致富?”罗治金说,一是兴修水利,挖塘,修U型渠,解决耕地灌溉难题;二是引进园林公司开发荒山种植苗木花卉,目前已有200亩;三是扩大油茶种植面积,发展养鸡、养鱼专业户,成立专业合作社。
2012年,罗杨村华丽转身,逐步变成了“美丽社区”。事实上,因“飞地”这个特殊身份,罗杨村的发展从来都受到了各级政府的特殊扶持。
在罗杨村的3年规划中,罗杨村将筹建居家养老院和村办幼儿园,扩大油茶和花卉基地的种植规模,将养鸡散户集中起来,力争达到10万只的养殖规模。
罗杨村村民梦想:未来,即便罗杨村的年轻人都在外打工,他们也不用担心老人和孩子。因为养老院里有食堂,幼儿园里的孩子可住读。
【村民期盼】
3年经济发展规划资金缺口大
“新农村楼房马上就入住了,可村里拆湾腾地和新农村建设的贴补资金还没到位。”村支书罗宇说,尽管罗杨村引进了一些产业,但并无多少集体经济。相关资金的缺位,让罗杨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罗宇认为,罗杨村要扩大油茶和花卉种植规模,养鸡、养鱼进行集中养殖、规模化经营,目前看来资金缺口很大。村民们期盼能得到各级政府对老区村的大力扶持。
村名:新洲区潘塘街罗杨村
地理:大别山西麓,其行政区域位于麻城市辖区内,与红安县接壤,是武汉市有名的“飞地”
资源:耕地1426亩,山林500亩
革命史:1927年,罗杨村曾成立过农民协会。1938年,此地成立过抗日武装,为新四军五师活动区域之一,烈士62人
村官罗治金
老政委带记者走基层
老政委带记者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