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极为罕见的长城墙体箭窗。 高兴旺 摄
本报讯(记者 红珊 通讯员 高兴旺)近日,在金山岭长城龙王谷关与五里坨寨间一段向北延伸的支墙上,工作人员发现了一组箭窗。作为长城上的防御设施,这种箭窗多见于敌楼之上,而出现在墙体上实属罕见,在金山岭长城沿线绝无仅有,堪称建筑奇观。
金山岭长城位于承德市滦平县境内,系明朝爱国将领戚继光担任蓟镇总兵时期主持修筑,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地段。“我们在距敌楼一米处的墙体上发现了这对残存的拱券,尽管它已经被碎砖封堵,但经过仔细辨认,还是能够确认是箭窗。”金山岭长城管理处的一位负责人介绍说。
箭窗即箭眼,是城上为射箭而设的窗孔。此次在金山岭长城上发现的墙体箭窗分别在东、西两面墙上,中间为马道。两个箭窗均已损毁,同样被碎砖封堵,其建筑格局为二幅二券,因残损难以获知其具体的高度、宽度。
据介绍,长城的墙体上建有箭窗,这是金山岭长城近20华里的长城中唯一的一处,在蓟镇长城乃至明长城上也属独有,实可堪称长城建筑之奇观。
在地势布局上,这对箭窗介于两个关隘之间,地势平缓,地处冲要之地,是防御两个关隘的前哨。与其紧邻的回廊楼上箭窗则多达20个,是金山岭长城敌楼中箭窗最多的一座。
设置密集的箭窗,其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射击面,提高防御能力。而在紧邻箭窗最多的敌楼旁又开出两个墙体箭窗,这位对长城做了多年研究的管理处负责人分析称,大致有以下三个作用:一是辅助防御作用,通过箭窗可以构成层次不等的火力,能更加有效地打击来犯之敌。二是有门洞的作用,士兵可以通过箭窗用木梯或软梯上下长城,及时清理城下的柴草,减少绕关带来的不便。三是可以作为反击的通道,一旦进攻的敌人撤退,戍守在敌楼的士兵可以及时追击敌人,给敌人以出其不意的打击,给来敌更大的杀伤。
“很少见,在咱们金山岭长城绝无仅有。”近日,金山岭长城管理处工作人员在巡视时,无意中发现在一墙体中的箭窗,实属罕见。据了解,该建筑可以说是长城建筑之奇观,防御之典范。
为了加强对长城管理维护,为了游客及摄影爱好者的安全,日常巡视必不可少。近日,几名工作人员在例行巡查时,无意中在金山岭长城龙王谷关与五里坨寨间的一条向北侧伸展的支墙上发现了距敌楼一米处的墙体上残存的拱券,尽管部队用碎砖将其封堵,但仔细辨认,确定为箭窗。
箭窗的建筑格局为二幅二券,因残损不知其高宽多少,与之相对的东侧的箭窗已损毁,同样被碎砖封堵。
长城的墙体上建有箭窗,这是金山岭长城近20华里的长城中唯一的一处,在蓟镇长城乃至明长城上也属独有。
箭窗介于两个关隘之间,地势平缓,地处冲要之地,是防御两个关隘的前哨。紧邻的回廊楼,箭窗达到20个,是金山岭长城敌楼箭窗数最多的一座敌楼,密集的箭窗其目的就是为了防御,紧邻楼门又开两箭窗。
根据当年修建长城的目的,工作人员分析,箭窗大致有以下三个作用:一是辅助防御的作用,通过箭窗可以构成层次不等的火力,能更加有效地打击来犯之敌。二是有狗洞的作用,士兵可以通过箭窗用木梯或软梯上下长城,及时清理城下的柴草,减少绕关带来的不便。三是可以作为反击的通道,一旦进攻的敌人撤退,戍守在敌楼的士兵可以及时追击敌人,给敌人以出其不意的打击,给来敌更大的杀伤。
河北武安市文物保护所30日透露,文物工作者在该市发现3处明长城遗迹,总长40余公里。河北邯郸市文物局局长王兴表示,在太行山脉发现大规模长城遗址,对研究中国古代疆域变化、社会制度及军事提供了有力实证。
据武安市文保所所长李智慧介绍:“3处明长城遗址中,发现保存完好墙体遗存6段,总长约2000余米。”
李智慧说,此外还有关隘2座,烽火台15座,山神庙2座,城堡1座,房基址4处,重修碑4通,匾额1块。
李智慧称,武安古长城大多修建于明代,主要分布在境内太行山各支脉,依据山势走势及关口分布,可分为东、中、西三个分支。东支以太行山摩天岭主峰为起点,起点处建有峻极关口,经老爷山、和尚山等至炮台岩为终点,此间山势险峻,分布众多关口。中支由摩天岭主峰沿馆陶川至活水乡的后柏山。西支由摩天岭主峰向南至小摩天岭最高峰青崖寨。
河北邯郸市文物局局长王兴表示,此次发现众多关隘、烽火台等明代长城“配套设施”,对研究长城修建及功能提供了难得实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