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综合消息>

北京又现奇葩建筑 “林达海渔广场”变身“毛毛虫”

阅读: 发布日期:2013-01-25 13:17 | 来源:未知 | 作者:admin

  “林达海渔广场”变身“毛毛虫”

  近日,诸多网友反映北京东四环边上有一造型怪异的巨型楼群,该楼群体态庞大,由多个看似独立的建筑组成,最左边的建筑上方有个高达40米的弧形拱门,网友纷纷表示该建筑群缺少美感,像是一只笨重而毫无美感的毛毛虫,他们对北京大街上出现这样扎眼而丑陋的楼群表示很不解。

北京又现奇葩建筑 “林达海渔广场”变身“毛毛虫”

林达海渔广场

北京又现奇葩建筑 “林达海渔广场”变身“毛毛虫”

林达海渔广场 ——“鱼头”还是“虫头”?

  经调查发现,该“毛毛虫”楼群名为“林达海渔广场”,被定位为六位一体的中国首席海洋文化城市综合体,由1栋19层5A级写字楼,3栋15层酒店式公寓,1栋20层五星级酒店,2栋5层独立商业楼,1.5公里商业街及1.5万㎡大型地下超市和5万㎡以海洋文化为主题的海渔公园组成。

 


    设计方:“鱼形”为楼群的理念构架

  “林达海渔广场”的开发商为林达集团,主设单位MV建筑设计事务所。据了解 ,MV建筑设计事务所是以“鱼形”为建筑的理念构架,在建筑布局上,讲究如鱼得水,天人合一,欲将不规则的建筑单体用鱼形的布置连接起来,“鱼头”是5A级写字楼,“鱼身”是三栋酒店式公寓,“鱼尾”是一个五星级酒店,“鱼头”部分还有高达40米的鱼嘴拱门,形似一个笑着的鱼嘴。

 

林达海渔广场效果图

 

林达海渔广场 “鱼头”效果图

  网友:明明是毛毛虫,怎么会是鱼呢?

  设计师的本意是表现出“鱼”的可爱和吉祥如意的意境,但很明显网友们并不买账。相较于可爱灵巧的鱼类,网友纷纷觉得“林达海渔广场”更像是一只蠢笨肥硕的毛毛虫,有网友甚至吐槽这样的建筑设计很刺激视觉神经,较易引起感官的不适,也有网友说:“象形的有些过了,一条鱼被切成了一段段的,水煮活鱼?和卤煮大肠(北京大兴“兴创大厦”)很配!”

 

    快评:莫让象形建筑成为“笑料”

  北京东四环“林达海渔广场”完全没有给人留下“流线型身材”的美好形象,相较于“鱼形”而言,用毛毛虫形容它反而更贴切。至于设计师所言——呈现鱼的憨态可掬,在公众眼中更像是“粗线条、糙做工”的表现。

  诚然,设计师的“鱼形”建筑构建理念,很切合“林达海渔广场”的商业理念,其建筑寓意也很符合中国人讲究的商业风水,象形建筑也是建筑设计理念的一种很好的表现形式。然而一些并不适当的、生搬硬套、为型而形或是一味迎合开放商品味的模拟手法,只能致使这些建筑一面世便成为公众茶余饭后的笑料。

  央视“大裤衩”、苏州“秋裤楼”、抚顺“生命之环”这些被网友吐槽外形怪异的建筑暂且不论,单是登上吉尼斯世界记录丑陋建筑排行榜的廊坊“天子酒店”,以及号称“天下第一壶”的茶文化陈列馆、沈阳的铜钱大楼……就让人们为之汗颜!不管是在建筑界、美学界,还是普通百姓的心中,这些象形建筑都是丑陋建筑的“代言人”。

  象形建筑是一种比较不容易把控的范畴,将其设计好很难,成为人们的“笑料”却很自然。素有象形建筑大师之称的台湾著名设计师李祖原创造了台北101大厦、沈阳方圆大厦、北京盘古大观等作品,方圆大厦依然躲不过“丑陋建筑”的阴霾,被评选为2011年度世界丑陋建筑之一,也是唯一入选的中国建筑。

  “象形”是中国文化的个性,造型的意象是民族情感表达和共鸣的重要方式,传统建筑、绘画等艺术形式讲究“应物象形”,追求“意”与“象”的共生,优点是能充分体现华人建筑 “民族的、世界的”精髓思想;设计及施工的难度在于象形建筑太多复杂、多变,容易创造出“画虎不似反类犬”或“有形而无型”的败笔建筑。中国乃至世界,能诠释建筑精髓的象形建筑少之又少,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广受争议的、丑陋的象形建筑。

  艺术批评学者、中山大学教授冯原表示,象形建筑易与丑陋沾边,城市中这样的建筑多了之后,社会就会变得光怪陆离,甚至就如西游记的神话世界一般。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赵红红表示,象形建筑在建筑学中使用不多,这类建筑太过复杂、夸张,争奇斗艳,造型新奇的同时往往牺牲了功能、结构等,导致造价昂贵,而不经济实用。

  如果“雷人”建筑还存在设计师审美和公众审美的冲突,那么敢问这些丑陋的象形建筑在其设计师眼中会是“美观”的代名词吗?选择象形建筑对设计师和施工企业而言是个很大的挑战,任何一个环节的小误差都会导致“四不像”建筑的诞生,不要一味迎合投资方、政企、商业公司的喜好,在选择以“象形”诠释建筑理念的时候,请先考虑是否能融入当地环境和文化中,是否会与人们的审美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