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发展和繁荣中国建筑文化,普及建筑科普知识,中国建筑学会科普教育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在中央美术学院胜利召开。
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徐宗威,文化部办公厅副主任、文化部机关服务局局长都海江,中国建筑学会副秘书长顾勇新,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吕品晶,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祁斌,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工程师吴德绳,中建总公司科技与设计管理部副总经理周文连,天海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伍新凤,天海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光华,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张兴魁,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曹晓昕,悉地国际设计总监匡嘉智,中联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建筑师赵敏,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宋峰,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七所结构工程师龙亦兵,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施工分会何强,中国建筑学会培训部主任王京,中国建筑学会会员部主任文会平,中国建筑学会学术部副主任张松峰,《建筑知识》杂志社主任杨勇等专家委员出席了本次会议。
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徐宗威对委员们出席此次会议做了充分的肯定,鼓励大家在会上为科普工作今后的方向踊跃发言。他在会上说:“中国建筑虽然在这三十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许是由于中国科普环境和教育体制比较缺乏,中国建筑没能形成中国当代主流的建筑形式和风格。在所谓的多元标签下面,仿古的、现代的、欧洲的、中国的各种建筑层出不穷,建筑现状当中存在着过分追求建筑形式,过分追求建筑装饰,甚至过分地追求高大奇异的现象。这些过分追求的背后一定是对地球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意味着对地球环境的破坏。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中国建筑科普工作成为一件十分重要并且意义重大的事情。中共中央提出发展和繁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中国建筑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因此怎样推动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我们科普工作委员会的重要工作。国务院对科普工作十分重视,对相关工作提出了很多的明确要求,这次调整和完善中国建筑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实际也是贯彻中国科协和国务院的要求,在学会中能够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以之开展建筑科普的相关工作。将科普工作做实、做好、作出成效,为确实推动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做出我们的贡献。”
作为文化部办公厅副主任、文化部机关服务局局长、建筑学会科普教育委员会主任都海江认为:“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指中华的文明,包括建筑文化和企业文化等。建筑应该是大众的,领导对建筑追求的风格在逐步的回归,建筑设计应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美观方针。学会成立科普委员会其实可以组织方方面面的人士来研究建筑文化到底涵盖哪些内容,概念到底要怎样理解,如何让人们正确地欣赏建筑。建筑学科普工作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应实实在在地做好工作。”
会议现场,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张兴魁,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祁斌、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吕品晶、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工程师吴德绳、中建总公司科技与设计管理部副总经理周文连等委员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探讨了中国建筑科学普及存在的问题,积极地为中国建筑科普知识的普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在讨论中大家普遍认为建筑科普工作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都非常乐意为科普委员会实实在在出一份力。同时代表们也提出推广建筑科普知识应该面对哪些人群等一些问题。有些时候建筑圈里认可的评价得不到大众的支持,究其原因可能是公众对建筑的认知层面以及评价标准与建筑专业不对称。现在之所以千城一面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根本在于公众对自身文化认识存在误区,文化不自信。而且从艺术角度来讲建筑审美绝对不是简单的一个喜闻乐见就能概括的。所以让建筑科普走向大众,提高人们对文化的信心是至关重要的。现在人们为新建筑起各种外号也说明人们有接近建筑的意愿,虽然做不到让每个人用统一的思想评价一个房子,但是可以做到用统一的参照系去审视建筑。因此,不仅要把建筑知识传播给大众,同时建筑专业的相关人士要倾听大众的意见,深切地思考怎样做有利于建筑文化知识的普及。让设计走向公众,走进校园激发青少年创作建筑的想象力,更应该走向农村,深切关注农民对建筑知识的需求,使建筑科普知识得到系统性的普及,使人们正确地对建筑进行审美,推进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通过这次会议,中国建筑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科普工作委员们一起讨论了中国建筑学会秘书处草拟的《科普工作委员会管理办法》、《科普基地认定管理办法》相关文件,并研究了科普工作三年发展规划及2013年工作计划。中国建筑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工作会议在北京的胜利召开意味着建筑知识这是即将走向公众,在委员会的领导下建筑文化将会深入民心,表明了委员们为推动中国文化发展繁荣、促进生态建设和城镇发展做出贡献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