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综合消息>

国际建筑设计大师马里奥·博塔首次到长春讲座

阅读: 发布日期:2013-03-02 13:18 | 来源:未知 | 作者:admin
马里奥·博塔的讲座

里奥·博塔的讲座 记者 李洪亮 摄

  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大师马里奥·博塔(Mario Botta)的班机,本应在2月28日21点左右在长春落地。但由于天气原因,他到达长春市春谊宾馆时,已是3月1日凌晨2点。

  据悉,马里奥·博塔的讲座是由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长春市规划局、吉林省勘察设计协会联合主办,长春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等单位共同承办的。在昨日3个多小时的讲座之后,马里奥·博塔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他的A面

  专业建筑大师

  3月1日9时,博塔的讲座在长春市春谊宾馆举行,这位国际建筑大师第一次来长春,就吸引了省内建筑师、规划师、艺术和地产界人士、高校学生等600余人到场,聆听大师对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关系的深入诠释和运用。

  一身深灰色西装、一副圆圆的眼镜。虽然已是70岁的高龄,但讲台上的博塔动作敏捷,思维活跃,很有大师风范。

  从自身的从业经历谈起,博塔跟大家分享了他一生中在建筑设计实践中的重要理念与认知。同时从其设计的知名城市文化建筑项目中挑选了三个案例进行重点剖析,并全面阐述了其对“几何线条”、“中心对称”、“自然光线”三大惯用建筑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最后,博塔就其中国项目解析了中国大众对城市文化发展的一些看法。

  他的B面

  “好说话”的合影人

  讲台之下,博塔却十分随和,亲切,很是“好说话”。

  讲座进行了两个小时后,中间休息了10分钟。很多人请大师签名,与大师合影,博塔都一一答应。

  讲座结束后已是中午12时30分,接下来就进入午餐时间。记者提出专访的要求之后,旁边的工作人员马上“护驾”。但当翻译征求博塔本人的意见时,他对记者说:“如果你准备好了,那就现在好了。”长春的这场罕见的大雪,似乎是特意来迎接博搭大师的。虽然因大雪天气延误了飞机时间,但博塔到宾馆后,第一句话说的就是:“太喜欢这座城市了”。

  记者以龙嘉机场和驻地宾馆举例,问博塔对长春的建筑有何感受时,他说,“这个问题只有到了晚上我才能回答你。”说完这句话,博搭大师就爽朗地笑了。“我是昨天凌晨到的,然后就直接上了出租车。机场的高速上灯光很明亮,我也没有看到有什么高层的建筑。”

  而在专访一开始,博搭就表现出他幽默的一面,指着旁边的翻译说:“她就是我的‘发言人’。”

  说理念

  建筑应有对城市的反映

  标新立异的高楼,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第一高楼”的称号不断被刷新,可各城市自身的特征却越渐模糊。对此,博塔表示,太标新立异的做法是不好的。他最希望一个城市的建筑,应搭建城市元素与城市自身的对话,有对城市的反映。“需要注意的是,城市不是一个展览公园,不能把一个建筑像雕塑作品那样随意做成一个形状。”-有惊喜

  长春有望留下他的作品

  据了解,目前,博塔在中国的项目有十多个。其中,已建完的作品有清华大学新的图书馆,而正在设计马上要落地的则是沈阳鲁迅美术学院新校区。

  长春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也希望能由他来设计新的办公楼。“如果您能与长春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合作,您最希望融入长春的哪些元素?”记者问。

  “这次来是要初步谈一下再做决定。如果真的要做设计,就要实地调研一下,包括长春地域特色、环境、植被、温度、阳光。”

  人物简介:马里奥·博塔出生于瑞士,早年在意大利的米兰艺术学院学习,之后在威尼斯大学建筑研究院进行研究工作。至今完成设计项目600多项,作品遍布世界各地。他的代表作有美国旧金山现代艺术馆、法国埃弗里大教堂、瑞士巴塞尔博物馆、瑞士巴塞尔UBS大楼等。

  新文化报 记者 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