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兰州依然笼罩在一片沙尘之中。本报首席记者 裴强 摄
本报讯(记者 田玥)3月11日,兰州依然黄沙漫天,当日,兰州市环保局联合兰州市气象局就兰州市近期空气质量情况进行通报,从3月8日23时起,兰州市出现强沙尘天气,PM10(可吸入颗粒物)小时浓度最高达3010微克/立方米,最小能见度小于3公里,目前沙尘天气仍在持续。
受强冷空气影响,3月8日19时起,我国北方地区出现大范围沙尘天气,为今年持续最长、范围最广、强度最强的一次沙尘过程,此次过程导致北方地区空气质量严重下降。据了解,今年以来的沙尘天气已致兰州市空气质量轻度污染以上12天,其中重度污染天气4天;3月9日至11日,兰州市空气质量已连续3天出现重度污染,污染指数分别为442、500、500。中国气象局沙尘暴观测站网监测显示,酒泉市PM10小时浓度最高达12200微克/立方米,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的80.8倍。
据兰州市气象局预报,3月12日起,兰州市沙尘天气会有所减弱,天气将逐步好转,但由于受前期外来输入性沙尘天气的后续影响,空气污染程度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3月16日将有冷空气过境,届时可能再次带来浮尘天气。
按照兰州市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相关规定,当空气污染指数达到重度污染并持续3天以上,应启动红色预警。但由于此次重污染的污染源为输入性沙尘,并非城市自身污染源,而且监测显示,沙尘发生期间,兰州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日均浓度均呈下降趋势,人为因素影响的二次化学污染程度很低。因此,未启动应急预案。
为减轻沙尘天气下的叠加污染,兰州市已对各类建筑施工、拆迁、削山造地工地实行停工措施,对城区主干道每天实行2次洒水抑尘、对次干道实行1次洒水抑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