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
@新会本土文化出售的古地图明信片。
受访者供图
微访谈
@南都记者 张晓茜 近日,@新会本土文化在微博上叫卖一套《白沙年谱》中的古地图明信片,每套卖价10元,“扣除成本之后的收益,将用于暑期在景堂图书馆举办图片展和@新会本土文化团队运营”。
@新会本土文化团队参与了@廖冰兄人文专项基金举办的2013年“底层研究”项目,将在今年暑假对新会旧城区进行实地调研,“主要记录老区的历史,否则随着三旧改造,这些历史就消失了。”
[事件]
网售古地图明信片
收益用于历史建筑保育
@新会本土文化博主是来自新会的大学生林震宇,“因为对本土文化很感兴趣,就对这一块有很多关注”。去年新会旧市府拆迁时,一批民间保护者对旧市府进行了历史记录,@新会本土文化还在旧市府拍摄了一部微电影《冈州往事》。随着微博影响力的提升,@新会本土文化在近日组建了一个约30人团队。
“今年参与了@廖冰兄人文专项基金举办的2013年"底层研究"项目,招募了大概30名志愿者,暑假将开始对新会旧城区进行调研,最后在10月形成调研报告。”团队领头人林震宇说,网售明信片是为了吸引年轻人对历史建筑的注意,也为团队运作筹集资金。
据了解,该套明信片一共四张,图案来自于收藏在景堂图书馆内的清代《白沙年谱》,其中描绘了会城到江门市区的古地图。“目前销量还不大,主要针对学生群体,等暑假正式开始以后,估计会好一些。”林震宇说。
#对话#
民间组织投身历史建筑保育,在广州、佛山等地已不少见,@南都江门同题采访了@新会本土文化博主林震宇和新会区文广新局文物管理股股长叶素红,看看官方和民间对于历史建筑保育有何看法。
民间团体的作用
南都:怎么看待民间组织在历史建筑保育中的作用?
林震宇:民间团体能做的更多是补充性的工作,例如这次针对新会老城区的调研,首先要做的是历史记录,如果现在不记录,随着三旧改造,这些历史就会消失;其次我们会收集社会各方面对文化保育的意见,分析整理之后形成文本,这也是一次和社会沟通的机会;最后是希望能引起本地青年对本土文化的关注,最重要是能参与进来。
叶素红:对于民间团体参与历史建筑保育,我们是很欢迎的,因为保护不是单方面能做到的事情,需要社会各界都参与进来。
历史建筑的价值
南都:很多历史建筑未列为文物保护单位,这部分建筑的价值如何确定?
林震宇:我们会先邀请专业的历史学、建筑学、社会学的教授给团队进行培训,让他们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而在我们调研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价值的建筑,将会把资料交给相应的专家进行讨论。而且不是说文物才需要保护,有价值的历史建筑也需要保护。我们希望能一起探讨一个问题,社会发展是否一定需要将旧有的建筑拆除。
叶素红:对于历史建筑,根据流程会选取有典型性的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但若所有都列为保护单位可行性比较低。此外,有一部分建筑为私人物业,需要在业主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启动文物保护单位的申请。而一旦启动申请,将由专家进行论证,最后再确认其价值。
历史建筑保育方法
南都:除了出钱修缮,还有哪些保育的措施和方法?
林震宇:对于旧城区来说,我们认为首先应该做好的是治安和卫生条件的改善,房子始终是住人的地方,让住在里面的人安心,才能让他们对家有感情,也能加入到保育之中。
叶素红:例如石戏台每月都会举行一些文化活动,让文化和建筑结合起来,而学宫则用作博物馆馆址,让人们跟历史建筑有更多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