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皇城内的紫禁城、午门、太和殿,牌楼、匾额上书写的汉字,宫殿屋檐下画幅旁的诗句,寺庙塔身上的佛教联语……这些景致让前来这里观光的中国人倍感亲切,这里就是越南古都顺化古迹群。
顺化在越南首都河内以南约650公里处,背山面海,香江穿城东流入南海。历史上,顺化先后为越南西山朝和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阮朝(1802年-1945年)的都城。1993年,包括顺化皇城、文庙、天姥寺和皇陵的顺化古迹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也是越南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
出镜:新华社报道员 阮翠樱
顺化皇城是越南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阮朝(1802年-1945年)的都城,它也是越南至今最大的、也是保存相对完整的古代建筑。顺化皇城始建于1805年,历经数十年完成,占地面积约6平方公里。顺化皇城分别由京城、皇城和紫禁城组成,沿着香江而建。
解说:顺化京城和皇城主要建于阮朝初年,参照中国清朝都城进行布局、设计。
顺化古迹群的主体--京城大致为方形布局,每边长2235米,有护城河环绕。城内布设有城隍庙、社稷坛、观象台、国子监、文庙、六部、都察院和其他政府机构和园林等。
京城的核心--皇城是越南阮朝皇帝的 殿,内有正殿太和殿,帝后嫔妃居住的紫禁城,太后太妃居住的寿祉宫和长宁宫,供奉祖先的太庙、世庙等,还有内务府、马厂和象厂等服务性机构,以及瀛洲等园林。
出镜:新华社报道员 阮翠樱
太和殿是皇城中最重要的宫殿之一。这是皇帝加冕等重大典礼及皇家逢年过节举行盛大朝拜仪式的地方。
解说:太和殿按照中国建筑风格建造,但其中也保持了越南本土的风格。屋檐四角雕刻有龙形飞檐。正殿内有数十个漆红大柱,柱子上绘有金色龙腾图案,汉白玉石柱上则刻有蛟龙。所有的建筑门外都有雨檐,由一排柱子支撑。殿内的柱子全部由越南土生土长的铁木制成,这种木材由于森林的砍伐而变的十分稀有。柱上漆有鲜艳的红色及金色颜料,横梁上则画有四季风景、圣兽、花鸟等。
顺化古迹群还包括京城外的八座皇陵,其中尤以越南阮朝第四代皇帝嗣德帝的陵墓风景最为优美、建造最为奢华。据说,之所以将皇陵设于此,是因为陵基正对面的远处有多座起伏的山峦,被认为是形胜之地。
据记载,这里本是一座行宫,建造过程中激起民变,嗣德皇帝镇压叛乱后把这座行宫改名“谦宫”,嗣德皇帝葬于此后称为“谦陵”。嗣德陵内,古木参天,水榭亭台、禁宫、戏台和书房一应俱全。墓室宝城前,两侧排列着石象、石马和象征文武百官的石雕。陵内还有碑亭,石阶两旁有大量精致的石龙浮雕。
顺化城外其余皇陵各有不同,但布局、规制基本一样,且与顺化京城和皇城一样,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阮朝皇陵的修建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当时曾引起人民的怨恨,而如今它作为越南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又以其宏伟壮丽之势成为越南人民珍视的文化遗产。
出镜:新华社报道员 阮翠樱
在顺化,还有一处景点因其美丽而古老的建筑而吸引许多游客前往,那就是天姥寺。天姥寺坐落于香江北岸,有许多挺拔的松树环绕其周围,它也是顺化古塔之一。
解说:天姥寺也称灵姥寺,始建于公元1601年,山门外香江舒展东流;渡口下船处,凤凰树花红叶翠,拾级而上,寺院的宏大建筑逐渐在台阶尽头显露:七层福缘塔直指霄汉,天王殿、玉皇殿、大雄宝殿和藏经楼等严整排列于小山顶部平面上。
天姥寺的建地,成为越南传说中的龙穴所在,寺前那湾江水如龙盘踞,寺后横卧山影如龙坐卧,云幕轻卷,这山水构成的神龙姿态,倒令人真的觉得,神龙随时都会离水离山,飞升而去。天姥寺的主殿大雄宝殿建在一座幽雅的花园内,里面第一间佛堂有一尊铜铸的弥勒佛坐镇。传说,寺内原供奉有32尊金身佛像,但在法国占领时期,佛像已被盗。
越南佛教主要受汉传佛教的影响,寺院建筑风格也与中国寺庙相似,只是热带骄阳下,一片葱茏里,涂上富有越南风格、较为明快的黄色和粉色寺院墙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当时的阮朝选择顺化城作为自己的首都,并且进行了长达一个半世纪的建设,遗留下了丰富的古代建筑,它也是古代越南封建帝国在19世纪初期国力强盛的最好见证。今天,顺化是一座平和安逸的城市,但历史上,这片古迹也曾多次遭受天灾人祸的摧残。
54岁的越南导游阮平在顺化皇城工作了30多年,他说他还记得顺化皇城在越南战争中被损毁后的样子,目前许多建筑正在翻修重建。
同期:导游 阮平
皇城内许多建筑在战争中被毁,近年来,许多宫殿和寺庙正被翻修,以展示其本来的壮美容貌,修复做得还不错,许多坍塌的宫墙和建筑根据历史资料和残存地基的尺寸获得重建。”
解说:古都顺化曾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一生中必须看一次的50个地方之一”。顺化作为当时的都城,曾经历过繁华和衰落,这些遗留下来的建筑向人们展示了越南古封建王朝的强大力量。顺化古迹群,这一融自然和人文之美,展现越南封建王朝面貌一角的珍贵人类遗产,需要人们对它更进一步的完善和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