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左起:HKDI三年级学生李嘉威、吴梓峰、邓裕浚、陈景文夺得科学园“给香港一份GIFT”设计概念比赛公开组亚军及该组最佳青年作品/本报记者胡家齐摄
香港科技园公司昨公布“给香港一份GIFT”设计概念比赛得奖名单。四名香港知专设计学院(HKDI)学生组成的团队以“生命力”为设计概念,设计出一栋拥有大量公共空间的环保建筑,最终击败一众专业建筑师,获得公开组亚军及该组最佳青年作品,其作品更有机会纳入科学园第三期大楼最终设计之中。
集合多项环保设计的科学园第三期预计于2014年年初启用,科学园于今年4月特别为第三期西翼主要进出口的大楼举办“给香港一份GIFT”设计概念比赛,号召参赛者为大楼提供设计概念,于三个月内收到110份参赛作品。比赛分为专业组及公开组,前者仅为有关建筑、工程、园林设计、能源技术或城市规划专业学会的所有注册会员、资深或正式会员而设,修读相关课程的毕业生或学生亦可参加该组比赛。所有获奖作品均有机会纳入科学园第三期大楼最终设计之中。
以“生命力”为设计概念
HKDI展览设计高级文凭三年级学生李嘉威、陈景文、吴梓峰连同室内设计高级文凭三年级学生邓裕浚组成团队,首次参加建筑设计比赛便已击败一众专业建筑师,获得公开组亚军及该组最佳青年作品。他们的作品“天之树”以“生命力”为设计概念,藉树演变的形态带出清新的感觉,吴梓峰总结道:“树从树苗成长到大树可能需要10至20年时间,经历种种困难依然不屈不挠地茁壮成长,那种顽强的生命力是香港人需要拥有的。近年香港面对不少困境,产生很多负面情绪,团队希望藉此为香港出一分力,为香港市民打气。”
“天之树”采用多种可持续发展能源处理方法,例如设置大量玻璃天窗及气孔,令室内光线更光亮及空气更流通,并利用楼梯减少用电量。团队又在建筑的四楼及五楼设置露天花园,以大量公共空间增进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得奖作品见附表)
利用楼梯减少用电量
对于首次参赛便已获得佳绩,四名团员坦言感到喜出望外。问及作品的优胜之处,陈景文认为,团队设计时考虑建议物本身的同时,亦一并考虑周边环境,而且四名团员并非读建筑出身,创作意念可能较有新意。
李嘉威表示,是次比赛由专业评判评审,认受性高,相信获奖对学业及将来工作有一定帮助。即将毕业的四名团员同称,虽然对建筑行业有兴趣,但有感学士学历在行业会更具竞争,因此会考虑毕业后继续进修。
专业组冠军由戚芷婷及其团队的作品“同筑.共生”夺得,其作品着重建筑与大自然的联系;陆志豪及其团体则凭作品“匣子园”获得公开组冠军,其设计反映“科学乃寻求知识的钥匙”这个信念,深得评判赞赏。
科技园主席蒲禄祺表示,是次比赛作品水平很高,当中不少概念能被采用于大楼的最终设计。他又说,希望透过是次比赛为业界提供一个联系公众、与社区保持恒常交流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