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综合消息>

徽派建筑——中华建筑中最细腻的一笔

阅读: 发布日期:2013-11-15 08:03 | 来源:未知 | 作者:学会编辑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程琛):淡淡雾气中的黛瓦白墙、清脆明快的流水声、错落有致的马头墙,这就是徽州老街,独具特色的徽州的建筑,让人陡然间心静如水,恍若隔世,成为了中国众多典型建筑中的点睛之笔。

  清晨,伴着潺潺的流水声,我们走在了世界文化遗产——宏村的老街上,蓝天白云,小桥流水,粉墙黛瓦、阡陌交通,周边独特的山水环境与宏村古民居建筑群构成了一幅天然山水画,这里也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

  街道上,随处可见前来写生的学生们,据当地人介绍,这些学生每年都会有很多人来写生,他们就住在附近,买一次门票可以住十天左右,他们非常喜欢这里。

  “对面那些建筑物,那些古老的房子,感觉这边风景很好,特别是前面那个湖,感觉很好,有在画里的感觉。”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主要流派之一,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

  宏村现存有明清古民居137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承志堂,为清末盐商汪定贵所建,建造承志堂花白银60万两,其中木雕上镀黄金100两,全屋所有木雕由20个工匠雕刻四年才完成。雕刻精细,为皖南古民居之最,被誉为民间故宫。当地导游介绍了一幅最精美的木雕:“这上面雕刻的是唐肃宗“宴官图”,文武官员,茶余饭后,进行的四种娱乐活动,四张八仙桌,从左边看,就是弹琴、下棋、读书、作画,琴棋书画。在第一张的右下角,有一个理发师在给官员掏耳朵,官员翘起了二郎腿,神情悠闲。第四张的右下角,一个仆人拿着芭蕉扇在烧水,这两位是后勤人员。表示着无论前方工作进展如何,少不了后方人员的支持与配合。这个是前无后顾之忧的意思。这个木雕是整个建筑木雕当中最精美的木雕。”

  作为徽派建筑的另一个代表——牌坊,是徽州人一路走来的印记。皖南歙县,被誉为“牌坊之乡”,棠樾牌坊群是皖南牌坊中最有名的一处,位于歙县富碣乡棠樾村东大道上,村内七座牌坊逶迤成群,古朴典雅,无论从前还是从后看,都以“忠、孝、节、义”为顺序,每一座牌坊都有一个情感交织的动人故事。值得一提的是“节劲三冬”坊,是为一位继母所建:“这是一座贞洁牌坊,表彰的是鲍文渊的继妻吴氏,吴氏当年以继妻的身份嫁入鲍家,在她29岁嫁入了鲍家,自己高龄达到89岁,也就是说这位吴氏整整守寡60年,自己没有生儿育女,将鲍文渊前妻的孩子抚养成人,并在她60岁的时候,将自己所有的积蓄拿出来修建了鲍家9代以下的坟墓。这个家族的族人认为一个继妻能做到这一点很了不起,纷纷上书皇帝为她立牌坊。牌坊上4个大字写着“节劲三冬”,这三冬不是说三个冬天,而是他守节的意志,像三九寒天的意志,坚定不动摇。

  远离城市的喧嚣,走进温柔又厚重的徽州老街中,你会被其中千百年的徽州文化,传承至今的“忠孝节义”而感动,又会被温柔淡雅的黛瓦白墙,小桥流水而拨动心弦。这里是中华文化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又将会是中国建筑中最细腻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