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回转寿司是一个日本人白石义明发明,当时经营的寿司店人手不足,在看到朝日啤酒厂的啤酒瓶运输带后,灵机一触将这种概念引用到寿司店中。现在回转寿司世界普及。是以种很受欢迎的美食。
基本内容
回转寿司设备,是寿司餐厅的一种。师傅把制作好的寿司放在盘子后摆在运输带上,运输带围绕餐厅的坐台而行。顾客虽然可以要求师傅个别制作寿司,不过大部分还是于运输带上挑选想吃的寿司。寿司按价钱放在不同颜色的盘子上。用膳后,店员依照顾客桌上的盘子而结算帐单。
发展情况
伦敦帕丁顿火车站的一家开放式回转寿司店在大阪博览会出现了回转寿司餐厅之后,1970年是回转寿司餐厅第一次迅速发展时期。当外食开始流行后,1980年是第二波迅速发展时期。而在1990年代经济泡沫破灭之后,便宜的餐厅开始受到欢迎,这是回转寿司餐厅的最后一次快速发展时期。日本国内每年的回转寿司市场营运额高达2千4百亿日圆,2001年统计全国分店高达3000家。世界各地也存在着为数不少的回转寿司店。这让传统的寿司店面对非常大的竞争,不少传统寿司店面临倒闭。 大中华地区存在着类似名称的寿司店。香港有“元绿寿司”、而上海则有“缘禄寿司”。这些分店与回转寿司的鼻祖“元禄寿司”无关。香港的“元绿寿司”甚至用海藻副产品“再造三文鱼籽”来制作寿司。
相关典故
我们可以在中国晋代找到回转寿司的身影。书法家王羲之在《兰亭集序》裏头有“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这样的描述。这段话中的“流觞曲水”正好就和现代的回转寿司利用输送带运送食物的情形非常相似,虽然当时在流水上漂浮的是酒杯,但也可以算是最早的回转寿司。 在日本江户时代,开始出现这么一种品尝面条的方法:用竹片将山泉水引流到环形的石槽中,再将面条放入石槽。这就是有名的“流水冷面”,面条在石槽中顺着流水转动,要用筷子准确地夹起面条也的确不是容易的事。这也是现代回转寿司的雏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