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13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重要项目之一,解读《营造法式》工作坊分别于2013年12月和2014年1月举办了两期,对《营造法式》一书中的屋顶部分进行了翻译与解读,并以此为蓝本搭建屋顶模型,同时尝试从文化、历史、科技等多角度理解《营造法式》。据悉,OMA的创立者与首席设计师,全球知名的建筑大师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先生也专程前来了解参观。
据了解, “解读《营造法式》工作坊”的工作成果——中国古建筑屋顶结构模型目前已经拆解打包,这些数千个由浅蓝色泡沫切割而成的模型构件将运送到威尼斯重新组装成屋顶。
《营造法式》是宋将作监奉敕编修的。北宋建国以后百余年间,大兴土木,宫殿、衙署、庙宇、园囿的建造此起彼伏,造型豪华精美铺张,负责工程的大小官吏贪污成风,致使国库无法应付浩大的开支。因而,建筑的各种设计标准、规范和有关材料、施工定额、指标急待制定,以明确房屋建筑的等级制度、建筑的艺术形式及严格的料例功限以杜防贪污盗窃被提到议事日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将作监第一次编成《营造法式》,由皇帝下诏颁行,此书史曰《元祐法式》。
因该书缺乏用材制度,工料太宽,不能防止工程中的各种弊端,所以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又诏李诫重新编修。李诫以他个人10余年来修建工程之丰富经验为基础,参阅大量文献和旧有的规章制度,收集工匠讲述的各工种操作规程、技术要领及各种建筑物构件的形制、加工方法,终于编成流传至今的这本《营造法式》,于崇宁二年(1103年)刊行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