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综合消息>

崔愷院士在天津大学母校 解读“本土设计”理念

阅读: 发布日期:2014-03-15 21:06 | 来源:未知 | 作者:学会编辑
 

崔愷做客“北洋大讲堂”作《以土为本  走有地域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学术报告
崔愷做客“北洋大讲堂”作《以土为本 走有地域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学术报告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建院30周年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建院30周年

    人民网天津3月15日电:3月1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建筑师、国家工程设计大师崔愷受母校天津大学之邀,参加了该校研究生院建院3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洋大讲堂”作了题为《以土为本  走有地域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学术报告。去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强调:“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与崔愷几年前提出的“本土设计”理念“不谋而合”。正因为秉承着“以自然和人文环境,资源之土为本的建筑策略”,崔愷毫不客气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他认为“盖房子不是为了GDP,而是为了让人居住,让人生活得更好”。

    “让建筑仿佛从大地中生长出来”

    “建筑离不开土地,土地中含有自然和人文的信息,建筑的特色应该反映土地的特色”是“本土设计”的基本原理。“它表达的是对本土文化的自觉,对和谐这一中国核心的文化理念的体现”,崔愷解读说。他认为在建筑设计时,要进行理性的思考,对人居环境肩负永久责任,在立足本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北京古泉会议中心
北京古泉会议中心

    崔愷用他设计过的作品阐释了自己的理念。北京古泉会议中心座落在北京市平谷区一个水库旁边,这里曾是崔愷上大学前“插队”劳动过的地方。崔愷在设计这个50000平米的大型会议中心时,让建筑融入环境,让建筑嵌入山水,就像“在山上开了一片梯田”,就像“把山上的一块大石头搬了过来”。人们在这个庞大的建筑中居住、流连,可以直接欣赏到自然的山水,室内空间也以山水作为了主题。在泰山脚下设计4000平米“袖珍”的桃花峪游人中心时,崔愷使建筑与大山相呼应,用钢筋混凝土的材料“做出”了大山的肌理和姿态,同时解决了该中心的功能要求。

敦煌莫高窟游人中心
敦煌莫高窟游人中心

    他在设计敦煌莫高窟游人中心时采用像流动沙丘一样的建筑语言,将外墙用喷浆的办法作完成面,然而完成面不是灰色的,而是浅黄色的,浅土黄色,上面有很多的石子和颗粒,更像一座天然“沙丘”……

苏州火车站
中国杭帮菜博物馆

苏州火车站
苏州火车站

    在他设计的杭州杭帮菜博物馆、苏州火车站等项目中,都能感受到“融合”和“消隐”,建筑“消隐”于丛林、岩石、山水、沙丘中,每一次都恰到好处。“让建筑本身因为回归自然而变成一种特色”。崔愷说。

    他还用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去延续传统城市的机理。在设计青海玉树震后重建的康巴艺术中心时,崔愷结合藏族合院式的建筑特色,融合了当地宗教文化和建筑文化。为了不破坏环境,他选择把水泥砌块做出石材的感觉,墙体参差不齐。在雪山的映衬下,该建筑聚落安静而不“突兀”,很好地融入到了周边环境中,并且造价低、工期快。

    崔愷用一张张图片缓缓讲述着建筑的气质,建筑的故事。报告现场十分安静,师生都沉浸在美妙的想象和体验中。而在讲座刚开始不久,崔愷突然停下来,要求把灯光关上,“请师傅把灯关一下,都关了吧,不用看见我,让大家看清楚图片就行”。这时,现场响起了一阵会心的笑声。

    “盖房子不是为了GDP,而是为了让人居住,让人生活得更好。”

    崔愷参与了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中心的设计。“作为灾后重建项目,毫无疑问,相关设计和建筑师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也为当地老百姓提供了美好的家园,但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动用的财力也是巨大的,却在实际使用中遇到了困难,该项目是按照6万人的规模设计的,实际居住人口不到5万人”。崔愷说,该城镇建成后看上去更像一个很好的旅游小镇,而不像一个真实的城镇。“当看到很多房子空置,商铺开不起来,人气不旺,我们是否要思考,花这些钱是为了什么?”

    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中心只是近几年各地城镇化建设的缩影。那么,城镇或村落中的居民去哪儿了?大多数居民转移到了大城市,留在村落里的多为老人和小孩。有研究表明,以往我国城镇化的突出表现是,土地的城镇化优先于人口的城镇化,城市建成区的面积增长比城市人口的增长要高好几倍。

    还有一些城镇在快速化建设中,并不考虑居民的实际问题。“他们离土地有多远?劳作后能不能回到这里居住?院子里还能不能种菜、养猪?这是不是居民们想要的生活?这样的农村还是我们留恋的记得住乡愁的农村吗?”崔愷提出,建筑行业首先应该响应中央的号召,认真反思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向农民学习,探讨如何为农民规划、设计房子,思考记得住乡愁的底线到底在哪里。

    此外,还要“管住政府的决策权。”各地争相建设超大规模的城市,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让城市、城镇的专业化程度很低,同构化严重,城镇越来越缺乏特色,越来越缺乏自信,越来越缺乏文化。“盖房子不是为了GDP,而是为了让人居住,让人生活得更好。”崔愷说。“要把焦点从超高层、超大、超怪的建筑移向农村”,崔愷建议,“理性发展,这是国家和地方政府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关于城市特色,崔愷表示,“我在为某些城市进行规划设计时,发现该城市的图书馆比我们天大的图书馆奢侈的多”。该图书馆没有几本书,却有大沙发,豪华的装修。“我觉得心里怪怪的,这不是它真实的面貌。”

    崔愷在为敦煌莫高窟游人中心做设计时,就在思考着这样的问题。他在为某些省市做设计时,地方政府负责人曾要求他为城市建筑设计个“颜色”。“色彩是建筑诸多要素的最后一环,也是最单薄的一环,其实是最容易实现的。但是如果片面解决的话,就像给建筑涂脂抹粉”。崔愷说。“要找到地方特色,应该从城市整体规划上下功夫,不要想一夜之间变张脸,那样是不真实的”。      

    *崔愷简介:天津大学建筑系1984届硕士研究生,国家工程设计大师;曾获“梁思成建筑奖”、“法国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等多项荣誉,并曾担任2008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设计评审,现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建筑师,并被聘为天津大学新校区总指挥部总建筑师。他先后主持设计了北京丰泽园饭店、四川凉山彝族文化中心、北京德胜尚城办公楼、民航总局办公楼改建,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园改造,北京奥林匹克演播塔(玲珑塔)、北京新闻出版局办公楼、无锡鸿山遗址博物馆等100余项工程。共获国家金奖1项、银奖5项、铜奖5项,建设部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3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7项,亚建协金奖1项,国际铜业协会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中国建筑学会建国六十周年300项建筑创作大奖评选中,他本人获奖九项,是获奖最多的建筑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