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维德•马库洛 ©UED
2013年3月28日晚,CBC(China Building Centre)迎来了瑞士建筑师达维德•马库洛(Davide Macullo)。马库洛曾与瑞士建筑大师马里奥•博塔一起工作20年。在这期间,他主管事务所的国际项目,游历了亚洲、美国和欧洲大陆,创造了无数经典作品。他具有瑞士人的井井有条,却不刻板。他的设计忠于感官体验,兼具国际化和都市感,温暖并新奇。2000年马库洛创立了自己的事务所并开始带领着来自瑞士、意大利、希腊、韩国和中国等不同地域、不同学科的设计师,通过各种理论和实践的总结,寻找能融入地域文化的建筑手法,以细节打动使用者的感受。
这次讲座,他以“从文脉中提取”(Drawing from Context)为题,结合自己的项目,阐释了自己如何以建筑和文脉的关系为出发点,并通过当代的方式去解读地域历史的特征和居住者的需求,同时以使用者的幸福感受作为设计的最终目标。

UED杂志社执行主编姚京担任讲座主持兼现场翻译 ©UED
虽然马库洛现在需要经常往返于世界各地,但对他来说,瑞士当地的地理环境与风土人文无疑才是他意识深处最为熟悉的,也很大程度上培养了他对场地独特的理解能力,以至于他在介绍项目时,似乎也有意把自己在瑞士的项目安插在了一系列瑞士境外的实践当中。人们从他展示出来的一幅幅草图中便能感受那种对场地特征的强烈回应。

设计草图 © Davide Macullo

设计草图 © Davide Macullo
在马库洛看来,建筑需要顺应文脉,与此同时建筑也在重塑文脉,为此,如何把外界景观引入到建筑内部,又让建筑公众界面呈现出一个更为开放的姿态,同时保证建筑的私密性是马库洛在不同类型的许多项目中都非常关注的方面。对于这点,他谈到了他近期正在为一位韩国著名企业家设计的一座房子。由于业主是公众人物,并且他的房子除了私宅部分外还包括有博物馆、工作室等,所以这就要求建筑师的设计能够让建筑本身既“藏”又“显”,既需要保证业主私人区域不受任何打扰,又要让建筑物在这一地区体现出标志性,并让公众可以参与其中。建筑师与业主的沟通此时便显得尤其重要,马库洛为此做了大量的模型,一个一个空间去单独研究,模拟实际空间感受,让业主能够结合自身体验真正参与进来,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尝试不同方式的组合,以求达到最佳的效果。

工作模型 © Davide Macullo Architects

工作模型 © Davide Macullo Architects
谈及与业主合作,马库洛曾遇到过许多趣事。曾经有位韩国艺术家找到他为其设计一栋私宅,两人在设计过程中出现分歧,艺术家甚至自己制作模型与建筑师进行争论,无奈之下,马库洛只好去充当协助者的角色,虽然最后建成的房子与他最初的想法出入很大,但他自己却很享受这样一个合作过程并从中获益良多。马库洛特别提到的另外一位业主,瑞士著名企业JANSEN公司,这是他所遇过最好的业主之一,该公司非常喜欢与建筑师合作,并给予他们充分的创造自由。在受邀为JANSEN设计新总部办公楼的过程中,马库洛甚至可以用一年的时间精心设计室内细节。

JANSEN公司新总部办公楼 © Davide Macullo Architects

JANSEN公司新总部办公楼 © Davide Macullo Architects

瑞士洛桑周末住宅 © Davide Macullo Architects
当讲座最后提到中国现在的建筑环境时,马库洛说道,中国就像一个令人激动的大实验室,全世界百分之五十的现代建造活动都发生在中国,这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灵感聚集地。而他自然也希望能抓住这一机会让自己的实践之路能够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