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综合消息>

拯救短命建筑需长效机制

阅读: 发布日期:2014-04-09 07:57 | 来源:未知 | 作者:学会编辑

4月4日,浙江奉化一幢只有20年历史的居民楼如麻将般突然倒塌。几天来,种种疑团萦绕在公众心头:究竟是设计施工时就埋下“苦果”,还是使用不当所致?有人担忧,一些城市良莠不齐的建筑进入“质量报复周期”。住建部的一位负责人就曾透露:“我国是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却只能持续25-30年。”

城市建筑,特别是住宅建筑“短命”,是城市建设发展中一个突出问题。其中,一些省区城市住宅建筑使用年限远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设计要求亟待重视。我国应借鉴欧美诸国的发达经验,一是加快推行建筑工程质量险。建筑质量强制责任险对保证建筑质量至关重要。倘若在保险期内建筑物垮塌了,受害的业主可在第一时间从保险企业得到赔偿。如此,既能保障房屋业主的权益,也提高了开发企业的质量责任意识。二是制定住宅产业化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如,出台强制性商品房验收标准,把房屋的质量更严格地纳入质量评定范围。三是对公共设施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强有力的问责,追究责任单位、责任人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