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服务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4月6—9日,中国科协常委会女科技工作者专委会(以下简称女专委会)在陕西省延安市、榆林市组织开展女科学家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中国科协副主席、女专委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晓静,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周卫健,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王小云等女专委会委员、中国青年科技奖女性获奖者代表、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奖者代表、陕西省女科技工作者代表、基层“三长”代表等20余位科技工作者参加活动。本次活动由女专委会主办,中国科协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联合陕西省科协、榆林市科协共同承办。
本次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活动包括缅怀革命圣地、校园对话师生、助力“科创榆林”、生态文明考察、共话巾帼建功等五个板块。活动中,女科学家们通过在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陕北实地考察调研学习,缅怀党的奋斗伟业,追寻领袖足迹,传承红色基因,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集聚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
在延安,女科学家们来到延安革命纪念馆,通过观看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和听取讲解,全面回顾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里领导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重温抗大精神、整风精神、张思德精神、南泥湾精神等延安精神主要内容,深切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奋斗、不屈斗争的爱国情怀。
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
“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的第二故乡”。在延川县梁家河村,怀着敬仰的心情,女科学家一路走一路参观学习。大家观看村史馆、知青井、沼气旧址、铁业社和知青旧居,实地感受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插队工作生活经历和为民情怀。
在梁家河村参观学习
“读书勿忘救国,救国勿忘读书”。在从延安前往榆林的途中,女科学家们走进绥德师范学校,参观校史馆并与师生座谈交流。绥德师范是一所百年红色师范学校,为中国革命和教育事业培养了万余名优秀人才,享有“革命基地,教师摇篮”的美誉。郑晓静院士寄语学校“传承红色基因,棰续育人根本”,鼓励广大学子学好科学知识,积极投身科技事业。周卫健院士、王小云院士和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者王新颖教授向青年学子们介绍了自己在科研生涯以及生活中的感悟、体会和思考,勉励广大学子热爱科学、崇尚科学,为中国科技事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与榆林学院绥德师范学校师生进行座谈
昔日遍地黄沙,今日遍地翠绿。在毛乌素生态试验站,女科学家们通过直观的照片记录、鲜活的事例、详实的数据,详细了解毛乌素治沙成果,特别是植被恢复与持续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生态循环农业与粮食生产等方面研究与示范推广情况,切实感受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贯彻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辉煌成果。
到毛乌素沙漠调研生态治理成果
杨家沟是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取得光辉胜利的标志点,是离开陕北走向全国胜利的出发点,在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杨家沟革命旧址,女科学家们先后参观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旧址和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旧居,深入学习著名的“十二月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和重大意义,深切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品德和精神风范。
本次“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是女科技工作者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活动期间,召开了中国科协常委会女科技工作者专委会五年工作回顾座谈会,对第九届女专委会五年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并就今后如何更好地服务女科技工作者进行深入交流讨论。郑晓静深情讲述了担任女专委会主任五年以来的工作体会,并就今后更好地开展女专委会工作提出了要持续提高工作站位、深入基层、创新模式、加强沟通,充分发挥好引领联系服务女科技工作者工作职责等意见。
女科学家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学习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国家和民族百年奋斗的艰苦历程和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峥嵘岁月,深刻体悟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宝贵精神,补足了精神之钙,坚定了自觉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信心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不断坚定信念、砥砺奋进、开拓创新,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作出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为建党百年献礼!
中国科协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