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上午,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第四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数字经济塑造世界未来”分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进展视频致辞。
王进展指出,一是持续支持科技创新,充分释放数字创新价值潜力;二是持续提升数字素养,助力实现社会普惠、包容发展;三是持续深化国际合作,构建数字治理全球合作网络。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干事李勇在视频致辞中表示,中国已是第四代工业革命的领跑国,期待与中国强化合作。他提到数字化转型对于中小微企业未来生存的重要意义,将通过资源辅助的方式帮助其提升智能制造能力。
论坛邀请国内外专家就“数字技术的无尽边疆”和“包容性发展:应对数字鸿沟”两大议题展开探讨。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光电研究院院长褚君浩分析了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智慧城市的相关议题,以技术视角融入政策解读的方式,展现了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个必经阶段:“在智能时代的背景下,要通过开放合作、科技创新,不断提升数字技术的水平,进而推动数字经济不断发展。”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欧洲经济协会前主席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发表视频演讲,认为数字经济自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改变我们的生活,在这一方面中国应对地非常快,在生产制造和服务业上都有所应用。对于未来,在治理上要调控整体方向:确保数字经济为促进经济的大发展服务。交通银行副行长郝成就“数字经济的无尽边疆”和与会嘉宾分享三点思考:一是加快推动建设数字中国,把我国打造成为全球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发展的新高地;二是只有打破数据孤岛、填平数字鸿沟,才能消除信息不对称,激发规模效应和价值最大化效应;三是要借助科技之力驱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在对话环节,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主席龚克,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负责人、中金研究院执行院长彭文生,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兼总裁付英波,AMD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潘晓明,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全球副会长、中国区会长马修·马古利斯等,就后疫情时代数字技术如何创新融合,国际贸易如何促进数字溢出,数字治理如何赋能智慧城市,如何发展普惠性、包容性数字经济等议题展开讨论。对话嘉宾们认为:数字经济正在体现出“双面性”,一方面深刻改变着生活方式,与金融、半导体、国际贸易等更多产业发生融合碰撞,推动更多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数字差距也正在扩大,因此要弥补技术鸿沟,尤其针对发展中国家提高应用数字技术的能力,可持续、更好、更有效地重塑经济,造福全世界人民的生活福祉。
第四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数字经济塑造世界未来”分论坛由商务部、中国科协、上海市政府主办,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协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上海市科协承办。来自国内科技、经济等领域的院士、专家以及高科技企业负责人等100余人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