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全景学会>分支机构>组织动态>

中国建筑学会2023年度分支机构工作总结

阅读: 发布日期:2024-02-06 08:39 | 来源:未知 | 作者:学会编辑
在民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中国建筑学会与各分支机构,紧密团结广大建筑科技工作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严谨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积极投身于新时代的建设之中,不忘初心,锐意进取,紧密围绕“学术追求、行业引领、政府智库、会员之家”的办会理念,积极组织开展学会的各项活动,现将2023年度分支机构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学习贯彻主题教育工作,加强科技界思想政治引领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意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实施方案》以及部党组动员大会的工作部署要求,学会分支机构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学习,加强思想理论学习,积极组织调查研究工作。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指导实践和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使学会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始终保持统一思想和坚定意志,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二、开展品牌学术活动,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学会分支机构以“学术追求”为核心,始终以学术繁荣发展为根本要务,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打造学术品牌、推动建筑学科发展研究等方面的工作。这一年学术交流活动精彩纷呈,建筑学界精英汇聚一堂,围绕城市更新、新质生产力、绿色建筑、智能建造、历史文化传承等前沿热点,激荡思想智慧,凝聚创新力量。其中包括:
1、2023年4月21日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分会主办“双碳战略与工业建筑”学术交流会,共同探讨双碳战略下的工业建筑设计。
2、2023年6月8-9日,中国建筑学会高层建筑人居环境专业委员会主办“紧凑城市与精明增长——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超高层全生命周期研究及实践”学术论坛。同年7月13日主办“第一届ASC青年建筑师讲堂(上海)——设计·未来”学术论坛),本次论坛以新价值、新动力、新模式赋能城乡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擘画新蓝图、新未来。
3、2023年9月23日,中国建筑学会零能耗建筑专业委员会在2023年中国建筑学会年会中举办“零碳建筑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论坛,委员会以引领学科技术进步为抓手持续开拓“零碳建筑”前沿科学技术。
4、2023年2月20日,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幕墙专业委员会主办第五届“不锈钢在建筑与幕墙中的应用”研讨会,旨在推进不锈钢这一绿色建筑材料的技术进步和项目应用。
5、2023年8月9日,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主办“能源控制系统学术研讨会”。
6、2023年9月26-28日,中国建筑学会乡土建筑分会主办“2023绿色建筑与低碳技术”学术会议,共同交流分享绿色建筑设计和技术最新学术理论、创新技术和实践成果。
7、2023年2月26日,中国建筑学会BIM分会在线上召开了“人工智能与设计未来”科普论坛,与会专家分别从行业展望、创作实践、数字赋能、智慧运维、科技研发等维度对人工智能与设计未来进行了分享。同年6月14日,举办了“人工智能与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创新发展”为主题的科普论坛。
8、2023年5月6日、12月7日,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主办第50期、第52期“建研地基专家论坛”。 
9、2022年12月至2023年6月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开展室内设计6“2023(第十一届)联合毕业设计共举办21场线下及线上活动,本届联合毕设的总命题--《匠心传承:“非遗”文化空间设计》。
10、2023年2月10日,中国建筑学会岭南建筑专业委员会主办“传承与创新”学术论坛,当天活动包括“传承与创新”主旨报告会、“传承与创新”环境艺术论坛、“走向新岭南”建筑师论坛等。同年9月15日,举办“2023岭南建筑论坛:乡村振兴与岭南建筑文化传承”学术论坛,从不同的视角给学术研究和项目实践带来深刻的启发和思考。
11、2023年11月11日,中国建筑学会工程管理研究分会主办“数智工程管理前沿论坛”,共同探讨数智工程管理研究新转向。
12、2023年4月27日,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建设专业委员会主办“体育文化与会展建筑论坛”。
13、2023年8月9-12日,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分会主办第五届工程监测技术交流会。同年11月29-12月1日主办第十一届岩土工程信息化技术交流会。
14、2023年4月8日,中国建筑学会智能建造专业委员会主办首届地外建造学术研讨会,围绕地外建造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等开展前沿科学和技术等进行研讨交流。
15、2023年1月7日,中国建筑学会寒地建筑专业委员会主办“西部践行:地域建筑文化与绿色建筑”学术沙龙。同年3月举办“‘大院’工作室的可持续发展之思”学术沙龙。3月31日,主办“2023 HITAD讲坛”学术交流活动。
16、2023年5月18日-20日,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材料分会主办第四届工程防护与修复技术交流会暨第九届工程防水防护与修复技术标准化论坛。
17、2023年7月14日,中国建筑学会建筑产业现代化专业委员会主办第二届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融合发展学术会议。
18、2023年4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传媒专业委员会举办“建筑传媒的未来性”中国建筑传媒学术论坛暨建筑传媒专业委员会2023年会。
19、2023年5月7-9日,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电气分会主办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电气分会2023年学术年会,共谋建筑电气行业发展新思路、新举措。
此外还包括:
既有建筑加固改造与渗漏治理技术交流会(河南郑州)(西安)、首届城市更新海河论坛、数智化促进结构设计高质量发展——建筑结构数智化设计交流会暨行业专家技术沙龙、建筑结构数智化设计交流会暨行业专家技术沙龙、建筑结构设计审查创新发展交流会暨行业专家沙龙、2023年三会联合学术年会系列活动、2023冰雪运动光环境论坛、双碳时代下的健康智慧照明论坛、健康人居信息化技术、建筑碳中和的实施路径、第十一届地震工程学术会议、2023年绿色设计与生态人居环境材料发展研讨会、新时期体育建筑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2021-2022年度年会暨“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医疗建筑的人文情怀”主题论坛、“景观的未来学术”研讨会、“存量片区和既有建筑诊断与设计”学术沙龙、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经济分会2023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五届建筑经济与管理论坛、“平实建造-张鹏举的边地实践”专题论坛、绿色低碳目标下的建筑创作与研究论坛、“她时代,她力量”系列讲座、“主动式建筑的设计与思考”学术沙龙、2023年院校给水排水专业学术交流会、2023年建筑水环境技术论坛、“适老·健康”系列讲座第二季、第三季、城市更新与遗产保护论坛、“南礼士路的记忆——建筑设计生涯分享与建筑教育思考”报告会、工业遗产与城市更新论坛区域建设策略主题论坛、他山之玉—文化传承与发展语境下中国建筑文化理论与实践跨界学术论坛、2023土木工程诊治与运维论坛、第二届交通·建筑与城市学术论坛、法治环境一全龄友好无障碍人居环境主题论坛、新时期住房发展研讨会、活力街区·城市赋能学术论坛、第十三届建筑数字未来暑期工作营、2023建筑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教育——暨臧尔忠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等一系列活动。
 
三、编制团体标准,规范行业发展
在建筑结构分会、建筑电气分会、雷电防护学术委员会、高层建筑人居环境学术委员会等分支机构参与学会发布团体标准14项、公开意见征集6项、标准立项2批次。为更好的推介学会标准,推荐2项团体标准参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2023年标准科技创新奖,2项标准均获得二等奖。
此外,多家分支机构也积极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订,推动相关专业领域高质量发展,包括:
1、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建设专业委员会参与编制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团体标准《水务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标准》T/CECS 1257-2023。②《水务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标准》T/CECS 1257-2023、《装饰装修垃圾减量与综合利用行业报告》。
2、中国建筑学会工程总承包专业委员会参与《建设工程总承包管理标准》、《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标准》的初稿研编工作。
3、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中国人居环境科学卷”相关史学部分的研究编纂工作,并协助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展多项政策研究,参与起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管理办法(试行)》、参与编制《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体系保护传承规划纲要》、协助开展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第三方评估、协助开展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调研评估、协助开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利用“十四五”规划》前期调研、协助对拟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城市进行调研考察论证。
4、2023年中国建筑学会健康人居专业委员会参与会员单位编写的7项团体标准《二次加压与调蓄供水系统运维管理技术规程》CT/ASC 36-2023)利发布。同年10月参与《健康住宅解析》研编。
5、2023年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参编《血液透析中心室内设计标准》、《医养室内空间装配式装修工程技术规程》。
6、中国建筑学会体育建筑分会参与了《体育建筑项目规范》的编制工作。
7、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经济分会参与编制团体标准《建设项目过程结算管理标准》,参与编制《2020年中国建筑学会标准编制计划(第三批)》中的《工程总承包项目最高投标限价编审规程》,该《规程》对发包人要求、合同风险与计价形式等根本问题做出了相应规定,明确了工程总承包项目费用组成及项目清单,以及最高投标限价编制与审查的依据、程序、方法与内容,并对其成果文件、质量与知识管理等进行了清晰界定,对工程总承包项目最高投标限价的编制和审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8、2023年中国建筑学会工程诊治与运维分会参与编制《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综合保险风险管理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期安全性能评价技术规程》、《钢-混组合结构界面剥离缺陷压电阻抗检测方法》、《机器视觉法检测工程结构表面缺陷技术规程》、《超高层建筑结构与幕墙安全监测技术标准》、《既有建筑天-空-地安全监测通用技术规程》共六项标准。
9、中国建筑学会科研建筑专业委员会参与《室内设计手册》第三分册“科研建筑”专题研编。
 
四、承接课题研究,发挥政府智库作用
各分支机构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与地域资源禀赋,扎实推进智库体系建设,健全人才储备机制,形成多维度协同发力格局。针对行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多次牵头组建由业内资深专家、学者组成的专项工作组,深入开展行业调研、项目评估、政策研讨等工作,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系列兼具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决策咨询支持。各分支机构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其中包括:
1、中国建筑学会健康人居专业委员会参与申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居住建筑及社区排水系统隐患识别与病原微生物气溶胶阻断净化技术研究”。
2、中国建筑学会科研建筑专业委员会参与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决策咨询项目《北京国家实验室与科学城高质量协同运行研究》。
3、建筑材料分会参与广州市黄埔区政府《研究新材料、新工艺,解决PVC管在建筑物使用中易裂、易腐、易渗漏问题》专项研究课题。
4、抗震防灾分会参与了住房建设部质量安全司《全国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调查数据在城乡房屋建筑抗震性能提升等工作中的应用研究(城镇房屋)》《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城镇房屋抽检审核》等课题。
5、建筑史学分会参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研究》课题。
6、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参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老工业基地工业用地更新、工业遗产保护和既有工业建筑改造利用研究》课题。
7、适老性建筑学术委员会参与住建部《适老环境性能化评估技术》基础课题。
8、建筑传媒学术委员会参与《北京城市公共空间体检调查》课题。
9、城乡建成遗产学术委员会参与中宣部《古老建筑与历史街区保护立法研究》课题。
10、建筑策划与后评估专委会参与《大型建筑工程前策划-后评估智能化关键技术》课题。
11、建筑教育分会参与了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改革》等课题;
12、无障碍专业委员会参与到房山区、门头沟区等严重受灾地区的灾后评估、规划选址、设计咨询中,为灾后恢复重建和全龄友好无障碍建设贡献智慧力量。在门头沟区斋堂镇沿河口村100户村民的新居选址规划、户型设计和重建施工工作中。
13、建筑文化学术委员会参与住建部政策研究课题《提升住宅设计水平政策研究》课题。
14、工程诊治与运维分会参与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重202315N057 城市建筑与基础设施安全天空地一体化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究》课题。
15、城市街区建设和空间治理专业委员会参与了住建部科技司活力街区课题。
16、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参与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开展的全国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研究,对中国文明历史进程中重要建设事件进行梳理,揭示历史上蕴含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神。研究成果为中办、国办制定《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做了重要的前期研究工作。
17、2023年8月以来,中国建筑学会寒地建筑专业委员会参与省级城乡住房灾后重建技术支援针对黑龙江省的洪涝灾情,为进一步强化住房安全鉴定、设计、施工图技术指导,保障因灾损毁重建住房质量,组建技术支援队伍,深入受灾地区提供技术服务。充分发挥了技术引领作用、行业先锋作风,受到政府的高度认可和人民的广泛好评。
18、2023年4月期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分会组织“关于建筑专业发展的调查问卷”为了进一步了解现阶段我国建筑专业的发展情况、面临挑战以及发展方向,以更好地向相关部门提供建议报告。
19、中国建筑学会工程诊治与运维分会针对新疆巴里坤“11·3”风机塔筒倒塌事故,提出风机大型化新风险防控建议。通过赴事故现场开展调研,与风电行业安全监管单位、行业主管单位以及各参建单位进行座谈交流,实地走访风电企业等方式,对风电行业安全现状和主要风险进行了梳理分析,提出了开展存量风电设备风险评估与隐患排查治理、加强高塔支撑结构体系设计和施工监管、进一步细化各方安全监管职责等对策建议,最终形成了《我国风电行业发展情况与安全监管体系现状报告》、《风电结构支撑体系与风险分析报告》等报告,上述建议报告获得了中央主管领导的认可。同年开展深圳市龙岗区百富兴大厦异响振动事件安全处置技术咨询工作。通过现场沉降监测、框架柱轴力测试、有限元数值仿真分析、重大技术问题专题论证等多种工作方式相结合,针对安全处置中的桩基入岩分析、基础加固处理封桩事宜、高风险框架柱计算与评估、上部结构加固方案等重大技术问题提出技术咨询和风险管控意见,使得加固处置工作平稳有序、安全可控。开展风险筛查工作,通过现场实地人工检查、无人机近景数据采集、外立面表观损伤智能识别、专业人员复核等方式,完成合生广场建筑外立面风险筛查与评估工作,并获得业主的大力支持与肯定。
 
五、开展科普培训工作,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2023年,学会分支机构围绕总会的办会宗旨,结合本领域的专业特点开展开展继续教育和科学普及工作,编辑出版学术、科技书刊等会员服务工作。其中包括:
1、在计算性设计学术委员会、建筑传媒学术委员会、建筑评论分会、绿色建筑学术委员会、建筑师分会、体育建筑分会、建筑电气分会、学生分会的共同参与下,科普品牌展览CADE建筑设计博览会2023(上海)于8月3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盛大开幕,以“同一个地球 明日可持续”为主题,设有3大主题邀请展区、6大建筑设计主题展区、2大特展区,成为历届展区数量之最。
2、中国建筑学会BIM分会开展“走进企业(项目)看BIM”系列活动:2023年BIM分会共开展3次“走进企业(项目)看BIM”系列活动。6月13日,中国建筑学会副秘书长王晓京、中国建筑学会BIM分会秘书长王静等领导带队组成的调研团队,开展走进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对企业在BIM技术及创应用进行现场调研与交流、走进广州珠江外资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称“珠江设计”)对企业在BIM技术及创新应用进行现场调研与交流、走进了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智能建造与工程管理研究所进行调研。9月20日,在中国科普日举办主题为“VR及AI技术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科普报告交流。
3、4月13日上午中国建筑学会生态人居专业委员会开展绿色建筑技术与投资发展大会线上系列活动第十九期--“建筑3D打印技术及应用案例”科普讲座。
4、 中国建筑学会产业园区专业委员会参与“紫光数字经济科技园”项目规划与建筑设计分享会,推动全民科普,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开展了讲座、讲课、会议、沙龙等十余次科普交流活动。建立科普基础设施资源共享模式,营造科普资源开放共享的环境,推进科普资源的高效利用。
5、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参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举办的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规划设计培训班,通过视频直播和现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在重庆市北碚区、山西省平遥县、安徽省绩溪县举办三期“城乡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培训班。 同时协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拍摄并推出了《文脉春秋》纪录片,该片通过一期观一城,展现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脉络、特色格局、市井生活,挖掘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从新时代生产生活纹理与传承保护成绩出发,探寻古城文脉春秋,展望未来发展。
6、3月3-6日中国建筑学会建筑传媒专业委员会开展为期4天的“科技助力冬奥建筑之美”展览。
7、中国建筑学会暖通空调分会开展“CAHVAC暖通大讲堂”公益直播活动43期,内容涵盖双碳战略、建筑智能化、碳中和技术公开课、建环实习汇报等方面。
8、3月10-12日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举办的“2022装配集成空间主题交流活动”在佛山顺利开展。2023年1月至12月开展“云端漫谈”线上系列大讲堂共开办18期。
9、中国建筑学会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组织“光伏新能源&智慧建筑技术研讨” 同年组织“木构新景”当代木结构实践展。
10、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施工分会根据国家倡导的智慧建造、智慧工地建设,为相关会员单位开展智慧工地创建交流和《智慧工地评价标准》解读。2023年6月20日建筑施工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与原中央苏区福建连城加强工作对接精神,参加由中国建筑学会组成的帮扶组,到福建连城县走访调研和指导,开展帮扶工作。根据国家倡导的智慧建造、智慧工地建设,2023年10月19日在杭州,在“2023建筑施工高质量发展论坛”上设解读板块,为相关会员单位开展智慧工地创建交流和《智慧工地评价标准》解读培训,大型施工企业技术人员180人参加。
11、2023年5月20月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专业委员会组织“文绿融合、新旧共生”主题展览,在北京法院博物馆开展长达3个月的“文绿融合、新旧共生”主题展览,并进行主题学术研讨会,与社会各界深入探讨历史环境(尤其是工业历史环境)保护与更新的中国模式。
12、中国建筑学会立体城市与复合建筑专业委员会开展科普工作3项,积极传播立体城市与复合建筑理念,主要内容如下,举办跨界学术沙龙;联合举办《精细化城市设计》名师共读会;积极推进立体城市与复合建筑微信公众号平台建设。
13、2023年7月—8月中国建筑学会村镇建设分会组织粮仓系列更新实践展暨乡镇更新实践展,中国建筑学会村镇建设分会主任委员宋源指导了粮仓系列更新实践展暨昆山乡镇更新实践展,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提出,到现在乡村全面振兴实施的阶段,向发达地区学习好的经验十分重要,本次展览为进一步探索新的模式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14、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街区建设和空间治理专业委员会组织了以“CITY WALK &CITY TALK”为主题的实景沙龙调研活动:老城新治—老菜场创意街区、时空共生—老钢厂(幸福林带)街区、千年繁华—曲江文旅街区。剖析老城新治的方法与思路,探讨城市街区建设和发展的创新理念,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15、中国建筑学会居住建筑专业委员会参与中国建筑学会好房子特辑——中国当代城市集合住宅20年。与学会会刊《建筑实践》共同策划本次特辑,从多个维度回顾和展现了中国集合住宅20年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征。同年开展了“住有所居——走向居住建筑之未来展”。展览聚焦住房建设与居住建筑领域,以“设计 学术 标准 科研产业”为主题,此次展览是对住房建设设计理念、意义与使命的思考探索,也是对百姓未来美好生活寄予的殷切期望。
16、中国建筑学会学生分会开展了“哈喽,建筑师”首档建筑界系列访谈短综艺,为面向全国建筑会员的品牌系列栏目。同年开展第二期“建筑后浪说”建筑学子辩驳式师生对谈。开展“未来学社”学生读书会第一、第二期,“未来学社”学生读书会系列活动采用“读书分享沙龙会”“建筑考察”内外结合的新形式,第一期和第二期分别于重庆和杭州举办。举办分享会“Arch Plus青年建筑x行业公开课--AI如何改变建筑设计”,为同学们分享了AI行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和从业经验等。创办第七届“去!蛇口社区节”学生工作坊,带领大学生进社区。
 
六、开展专项工作研讨,明确分会发展方向
为更好的规划2023年分支机构工作,切实为建筑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分支机构在2023年积极组织多次工作会议,明确分支机构发展方向、完善制度建设,围绕业务工作展开讨论,各分会从不同领域推动建筑行业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