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的奥体中心体育馆重新焕发青春。昨天(11日)记者获悉,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馆为期17个月的改扩建工程日前竣工。新的体育馆总建筑面积为47410平方米,观众席位由改建前的近6000席增至6300席,将承担2008年奥运会手球预决赛和1/4决赛以及残奥会的盲人门球、轮椅篮球、轮椅击剑、轮椅橄榄球的训练任务。
“全能”的双曲面金属屋面
奥体中心体育馆的改扩建充分体现了“科技奥运”的理念,多种新材料、新技术被运用其中。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奥体中心体育馆改扩建工程主设计师杨洲介绍说,场馆原有屋面为金属夹心板,防水、保温性能均难以满足场馆的使用,通过改造采用集维护、保温、防水、降噪、装饰于一体的铝镁锰板,既保留了原有建筑的外貌和形象特征,又满足了屋面保温防潮隔声及雨水疏导的多种要求。
紫色座椅把“色彩”留给观众
比赛大厅四周看台上的淡紫色座椅是新场馆的一大亮点。杨洲告诉记者,“这种淡雅的紫色与比赛大厅的主色调银灰色协调,给人舒适的感觉。同时淡色座椅能使观众的目光集中于赛场上,而不是鲜艳的看台”。淡色座椅还避免了淹没人群色彩的弊病。
电动天窗呼吸自然风、光
本次工程的另一个亮点是体育馆南厅主入口的改建。杨洲介绍说,“原有观众大厅入口比较狭小,本次改扩建中我们重新设计和建设了南大厅。经过认真协调布置管线,使观众大厅的整体环境明亮宽阔、简洁大气。”
另外,新场馆的电动天窗和玻璃屋顶改变了比赛大厅沉闷的光线和气氛。项目经理黄民宝告诉记者,“考虑到比赛以及赛后的场地使用,我们对主馆的屋面进行了改造,在屋顶的局部增加了百页窗和电动开启窗,达到自然通风和采光,改善了大厅环境”。
来源:北京商报